ID: 24309962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01 (统编版 安徽适用)(解析版+原卷版)

日期:2025-11-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37069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解析,适用,安徽,统编,学年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01 (统编版 安徽适用)(解析版)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发现大量打制石器、灰烬层和烧骨,经测定距今约70万 - 20万年。该遗址最可能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B 【解析】:元谋人遗址距今约 170 万年,排除 A;河姆渡、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排除 C、D;北京人遗址距今约 70 万 - 20 万年,且有打制石器、灰烬层(证明会使用火),符合题干特征,故选B。 2.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两类文物共同反映了(  )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阶级分化的出现  C. 早期国家的形成  D. 青铜技术的成熟 【答案】:A 【解析】:骨耜是河姆渡居民的农业生产工具,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器具,二者均服务于原始农耕,反映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分化、早期国家形成于夏朝后,青铜技术成熟于商周,排除 B、C、D,故选 A。 3.西周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礼器以鼎和簋为核心,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这反映了西周(  ) A. 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 等级制度森严  C.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D. 迷信思想盛行 【答案】:B 【解析】:礼器使用的数量差异,直接体现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差别,反映西周等级制度森严;青铜技术高超是礼器制作的基础,非材料核心反映内容,中央集权确立于秦朝,迷信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 A、C、D,故选 B。 4.《礼记 王制》载:“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 材料描述的制度最可能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天子”“诸侯” 的祭祀礼仪差异,体现分封制下君臣等级关系;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权力传承制度,郡县制始于战国,行省制始于元朝,排除 A、C、D,故选 B。 5.某博物馆展出一件青铜器,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平王东迁   D. 国人暴动 【答案】:B 【解析】:铭文“武王征商”明确指向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历史事件;商汤灭夏是商取代夏的战争,平王东迁是东周开端,国人暴动是西周平民起义,排除 A、C、D,故选 B。 6.下表是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 时期 时间起止 诸侯国数量变化(个) 战争爆发频率(次) 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 没有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123-2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7-1 150 1.527 105 A. 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B. 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C.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D. 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答案】:C 【解析】:表格显示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从123 个减至1 个,战争频率下降,无战争年份增加,体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在材料中无体现,春秋战国战乱频繁,和平非主流,排除 A、B、D,故选 C。 7.下表为战国时期主要学派及其思想主张,这种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荀子 德治仁政,重视道德修养,礼法并重 道家 庄子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强力从事 法家 李悝、商鞅、韩非 严刑峻法,君主专制,重农奖耕战 A. 周王室衰微  B. 私学兴起  C. 铁器牛耕推广  D. 诸侯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