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0382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515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天津市,期中,答案,试题,政治,考试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政治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1卷(最佳选择题)和第 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 试时间60分钟。 第 I 卷(最佳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凉山。在这个世界最深、辐射极低的实验室,可以 探索暗物质这一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求解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终极问题:宇宙如何演化 人类 从哪儿来 这不仅是科学之问,也是哲学之问,因为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所研究的领域相同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追问和思考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④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古诗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 自由奔放,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我砥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劝人奋进……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韵味悠长,滋养着…代又一 代人的心灵。古诗 ①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直观反映 ②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是作者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表达 ④只有富含哲理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古桥如诗,现代桥梁如画,古今辉映。从石板小桥流水潺潺,到钢铁长虹横卧云空,再 到友谊的桥梁连接人心,站在一座座“桥”上,可以看见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看见一个 以创新之力真诚拥抱世界的中国。这体现了 ①石板小桥与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②“桥”是窗口,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联系 ③古桥矗立在历史深处,属于发展历程中的旧事物 ④古今之桥是实践活动创造的带有人的精神意象的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漫画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最接近的是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C. 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5. 大海边,一叠一叠的浪拍打着海岸。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着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叠后浪的前行 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动着。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后浪推前浪, 一浪接一浪,如此往复,运动不息。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①前浪与后浪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②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绝对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③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 ④后浪代替前浪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在季节感、风物感及情感生成方式上,不同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如中国文学主题之一的“悲秋”、宋 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堪称代表。而在岭南,秋花如春花一般依旧灿烂,悲秋的情绪自然是少有的。 故有学者认为,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句,移诸岭南,才是最有普适性的。对 此,最恰当的哲学解读是 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政治 第2页 共8页 ①悲秋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②悲秋文学主题表达的差异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 ③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原因 ④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到邓小平同志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以“新质生产力”回应新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握国内 外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了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④真理总是在否定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