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珍视自由》 教材分析 《珍视自由》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聚焦“珍视自由”通过“个人一社会一法治”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理解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主权利且事关个人发展、社会活力与法治文明。本框设计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情感切入点,通过“自由何谓—自由何价 自由何守”的逻辑主线,串联历史与现实场景,引导学生从“认识自由内涵”到“感悟自由价值”再到“践行珍视之道”。通过抗战先烈、西南联大、北斗团队等典型案例,以及校园、网络等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自由是相对的、受规则约束的”核心认知,培养“知自由、懂价值、守边界”的法治素养与道德自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由”有强烈的情感向往和生活化认知(如“不想被管束”“希望自主选择”),但存在认知误区:一是将自由等同于“随心所欲”,忽视其边界性;二是难以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则、国家发展关联,对“自由的价值”理解片面;三是在复杂情境中(如网络言论、校园冲突),缺乏“依法珍视自由”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本课需通过“历史情境唤醒情感、现实案例澄清认知、实践活动强化能力”的路径,引导学生从“感性渴望”上升到“理性认知”,从“知道自由”进阶到“会守自由”。 教 学 目 标 政治认同:理解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我国“依法保障真实自由”的价值追求,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 法治观念:明确自由受法律、道德等规则约束,懂得依法行使权利、捍卫权利的基本要求,树立“规则保障自由”的法治思维。 健全人格:感悟自由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形成“珍视自由、尊重他人”的人格特质,避免陷入“绝对自由”的认知误区。 责任意识:联结抗战历史与现实生活,树立“守护先烈成果、践行自由之道”的责任意识,主动在生活中传递自由的正能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由;珍视自由的要求。 教学难点:自由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播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视频《致敬英雄!不忘先烈!》 提问:抗战烈士们渴望的是什么?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观看视频,感受战争年代的苦难和对“自由”向往。 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是否能结合历史场景,准确说出先辈对自由的具体渴望。 2.能否明确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以历史情境为切入点,通过情感唤醒拉近距离,自然引出“自由之问”,为后续探究奠定情感基础。 议题一:自由何谓?———探秘抗战烽火与和平年代中的自由真谛(约15分钟) 教学内容:为什么追求自由平等?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开展活动1:时空心愿谈。提问:抗战青年渴望自由平等是为了什么?吾辈今天享有的自由平等带来了什么? 追问:两个时代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有何共同之处?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追求自由平等? 开展活动2:自由飞花令。明确规则:用 “我认为自由是_____,就像_____” 造句(示例:“自由是免于恐惧,像抗战百姓不用躲空袭”)。 开展议学辨析:这是真正的“自由”吗?出示 4 个情境(教室辩论、日军盘查、快递维权、微信群造谣) 呈现教材:相关链接P59。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为什么追求自由平等? 参加自由飞花令,聆听他人观点,补充对自由的理解。 逐一判断4个情境是否是真正的“自由”? 在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1.是否能准确关联两个时代的自由需求,2.是否能结合生活实例,多角度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