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一、教材解析 本课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属于中华一家亲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要爱护民族团结,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由: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部分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同题认识不够。因此我在执教本课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尽量多采用些图片、文字等通俗易懂的材料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2.道德修养: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意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 3.法治观念:反对民族分裂,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4.责任意识: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议学活动:地理大发现 说出下列地理轮廓分别代表我国哪个省份?并想想下列省份具有什么共同点 2.议学材料: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抵达新疆时收到了石榴花束。 根据地理知识储备回答问题。 2.仔细阅读材料,观看视频,了解国家时政,为学习本课知识做好准备。 子议题一:从戈壁到热土—新疆70年巨变靠什么制度保障? 教学内容:民族关系;民族平等的表现;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70年前的新疆 70年前的新疆,大地广袤却百废待兴:戈壁风沙掩埋着简陋的土路,农人弯腰镰刀、靠天吃饭,亩产仅百余斤;没有一寸铁路、没有一座现代化工厂,一根铁钉都要靠外地驮运。乌鲁木齐街头,土坯房与巴扎相伴,夜晚只有零星煤油灯闪烁;南疆绿洲里,兄弟三人轮流穿同一件羊皮袄,水磨与手摇纺车吱呀作响。 2.议学材料:70年后的新疆 2024年,全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储气能力全国第一、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全国第一……“进”的动能不断增强,“新”的质效大幅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3.议学提问:①“新疆各族人民”主要包括哪些民族? ②除上述民族外,我国还包括哪些民族(议学活动:民族飞花令) ③回忆上期所学,你能想起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哪些知识点? 4.议学活动:知识大冲关 判断正误:少数民族自治是一种完全自治。 抢答:三级民族自治地方。 抢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