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一问: 你听说过“两山”理念吗? 【#两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2005年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引领之江大地发生绿色蝶变。今天,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Green 共 筑 生 命 家 园 “ —致敬“两山”实践的绿色力量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子议题一: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子议题二: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P85-87 知识导航 CONTENTS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P83-84 4.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塞罕坝之鉴,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余村之变,探绿色发展道路 01 塞罕坝之鉴, 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 子议题一 议学材料: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原林业部批准建立,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大型国有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等,栖息着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大型真菌179种、植物625种。 用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议学材料:历史上的塞罕坝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清朝末年的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塞罕坝原始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变成了风沙漫天、草木凋敝的茫茫荒原。 议学思考:塞罕坝之鉴 1 谁是塞罕坝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 2 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类。 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3 如果人类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4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受到自然的惩罚,走向灭亡,最终成为历史。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议学总结: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0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P81 0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P81 0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 0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P82 从历史上的“美丽高岭”到20世纪50年代的茫茫荒原,再到如今的“华北绿宝石”。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议学材料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思考:1.塞罕坝一系列变化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2.这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议学拓展: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变化原因分析 1 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肆意破坏,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 2 塞罕坝三代林场人植树造林,大力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建设,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使塞罕坝从“荒原沙地”变回了“林海绿洲”。 议学总结: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P84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