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 核分人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6)材料中的“谶”和“语”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讠”。“谶语”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 七年级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二) 释为“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讠”应该是汉字 的 变体。(2分) 语文(部编版) 2.下面是小冀同学收集的“中山国王陵陈列馆”文物的照片。照片中标签文字是文物说明的重要部分, 请仿照示例,从文化传播角度为“中山侯钺”增补标签。(2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示例:见证中山国兴衰,藏着古代王权密码。 照片文字为: 中山国王陵陈列馆 考号 中山侯钺 地考考生由脑考品用里色思水 条形码粘贴处 长29.4厘米宽25.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考生禁填 笔填写准考证号并填涂右边的 缺考标记。 钺是古代兵器,也是象征王权的礼器。 第二部分 题号 第一部分 二 第三部分 三 第二部分 得分 (3-20题56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部分 (一)默写(共6分) (1-2题14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班级开展了文化游学活动,第一站“中山国王陵陈列馆”。 太行之脊,皆有诗痕。冬雪覆顶时,看那雪花漫卷,恰是《咏雪》中兄子胡儿口中“① 1.下面是小冀同学参观“中山国王陵陈列馆”后整理的材料,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2分) 的细碎,又藏着谢道韫口中“② ”的轻盈,为雄山裹上素纱;山径旁古柏苍苍,历经风 怀着对燕赵先辈的仰慕,甲(徜徉/徘徊)于中山古国遗址,夯土城墙如巨龙骸骨蜿蜒,半露的 霜而不折,正合《(论语〉十二章》所云“③ ,匹夫不可夺志也”,透着一股倔强风骨:登 瓦当雕镂着菱龙吞云的纹样,似在匿笑时空的仓促。幕色为夯土染上青铜色,遥望(hd0mi0)星河, 高望北,群峰如涛,连绵起伏,恍见《观沧海》“④ ,若出其中;⑤ 恍若先民将天空裁成镜,沉在城脚照见三千年的晨昏。 若出其里”的壮阔,仿佛天地的雄心壮志皆聚于此;春临山谷,溪流渐涨,石上青苔泛绿,倒有《次北固山 曾有巫祝立于台榭(dǎ0g0),骨卜裂纹里藏着邦国兴衰的谶语。而今陶俑的衣褶仍藏着当年的 下》“⑥ ,行舟绿水前”的意趣。 蜜语,瓦当纹样在月光下舒展,像未写完的祝词。风过瓦当阵,簌簌声里,他们雕镂的不仅是纹饰,更是 (二)阅读(共18分) 让文明在时光洪流中,永远保持体温的密码。远处的山影是远默的守护煮,将这方遗址轻轻乙_(遮 班级开展“探秘古诗文”专题学习活动,小冀同学辑录了有关的古诗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蔽/淹埋),而瓦当的菱龙已悄然转头,望向星河流淌的方向。 活动一:明月传情 (1)根据材料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送柴侍御四 李白 王昌龄 ①(hao miao) ②(diogào)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流水通波②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2)材料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④。 A.雕镂(Iòu)匿笑(ni) B.雕镂(Iou)匿笑(ruò) C.雕镂(16u)匿笑(ni) D.雕镂(Iou)匿笑(ruò) [注释]①该诗为诗人贬到龙标时的作品。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诗为其送行。侍御,官职 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④两乡:诗人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3)从材料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4.根据相关诗句,推断甲诗中“杨花”的意思是 。(1分) 甲 乙 5.在读乙诗第二句“送君不觉有离伤”时,班上的同学产生了争议,小语同学认为是“不由自主(不知不 (4)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是”字的词性是(2分)… 觉)地有了离别的感伤”,而小文同学认为是“不觉得有离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