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学习项目一 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的学习项目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与探究的方式,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史中两个重要阶段———古希腊时期的音乐思想与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特征。教材选取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传说作为文化背景,结合海顿的《第一交响曲》片段,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历史脉络的基本认知。该内容在音乐课程体系中承前启后,既连接了人类早期音乐观念,又为后续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美、形式美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音乐有较强的情感共鸣能力,但对音乐历史背景缺乏系统认知。他们熟悉流行音乐和影视配乐,却对古典音乐作品陌生,容易产生距离感。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分散、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教学中需借助生动的故事情境、多媒体视听资源和互动体验活动,激发兴趣;同时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听音乐”走向“懂音乐”,提升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通过聆听古希腊神话音乐传说和古典主义交响乐片段,初步辨别不同风格的音乐情绪与表现特点。 2.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营造的场景氛围,如“悲伤”“庄严”“优雅”等关键词表达听觉感受。 艺术表现 1. 能够模仿古希腊竖琴演奏姿态,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俄耳甫斯抚琴”的节奏律动。 2. 在小组合作中,能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合适的乐器或声音道具(如铃鼓、沙锤),创造性地再现古典主义风格的旋律线条。 创意实践 1. 能围绕“音乐能否拯救灵魂”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短表达。 2. 在情境模拟活动中,以“古希腊诗人+现代音乐家”双重视角,设计一段融合神话元素与古典音乐结构的小型音乐剧片段。 文化理解 1. 能说出古希腊音乐与宗教、哲学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和谐宇宙观”的体现。 2. 能比较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古希腊音乐在结构、功能、审美取向上的异同,形成初步的历史对比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通过音频与故事讲述,理解古希腊音乐中的“和谐说”与精神价值。 2. 感受海顿《第一交响曲》中清晰的主调音乐结构与典雅的旋律风格。 难点 1. 引导学生跨越文化隔阂,理解古希腊音乐并非“听觉娱乐”,而是承载哲学与信仰的精神载体。 2. 帮助学生识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平衡”“理性”“规整”特征,并与浪漫主义音乐形成区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希腊竖琴模型、海顿交响乐音频、角色扮演卡片、音乐情绪卡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神话之音【8分钟】 一、神话引路:走进俄耳甫斯的世界 (一)、播放背景音乐,营造神秘氛围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空灵女声吟唱与竖琴泛音的纯音乐,音量渐弱,配合灯光调暗。 引导语: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你正站在一片古老的山林之间,月光洒在石柱上,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一个关于音乐与生命的故事即将开始。 1. 教师用低沉而富有情感的声音讲述:“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俄耳甫斯的诗人兼音乐家,他的琴声能让野兽安静,让石头流泪。他深爱的妻子欧律狄刻不幸被蛇咬死,他悲痛欲绝,决定前往冥界,用音乐打动冥王哈迪斯,请求带回妻子。” 2. 教师继续叙述:“当俄耳甫斯走进冥府,他拨动竖琴,奏出一首哀婉动人的旋律。冥王被感动,同意放她回去,但有一个条件:‘在走出冥界之前,你不能回头望她。’可就在即将重见光明的那一刻,俄耳甫斯因担心妻子是否跟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