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4495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课件(共28张PPT)-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2252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政治,第七,-2026届,必修,统编,复习
  • cover
(课件网) 全面依法治国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中国建设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科学立法 全民守法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马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内涵 要求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 内涵 要求 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内涵 要求 意义 内涵 要求 内涵 要求 内涵 要求 内涵 要求 意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追根溯源 明确目标 展望未来 把握当下 目标 主体 基础 前提 关键 基础 防线 --四者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 标 要 求 考 情 预 测 考点 考情 预测 我国法治 建设的历程 2023广东T9 依托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类情境,考查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 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类情境考查“三治融合”的意义;以党中央法治建设的历程为情境,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依法治国的依据和目标;以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措施或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2025安徽T19;2025河北T18 2024湖南T6;2024安徽T6;2023湖南T6;2022山东T6 体 系 自 建 1.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法的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决定因素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法的特征 法的职能 考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①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人类社会一出现就存在 ≠代表公民意志 职能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区 别 含义 表现 联系 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①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②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④维护经济基础 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②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发展社会文化 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 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 注意区分: 人治:个人或少数人因掌握国家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对社会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是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基础上的。 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强调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动词】 法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名词】 人治≠法治≠法制 在古代,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级凌驾于法律之上; 近代以来,法律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在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全新的国家治理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