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5083

1.4 升华和凝华 题型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3638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北师大,物理,初中,学年
    1.4 升华和凝华 【题型1】凝华现象 1 【题型2】凝华特点及吸放热判断 3 【题型3】探究碘的物态变化 5 【题型4】升华现象 8 【题型5】升华特点及吸放热判断 10 【题型1】凝华现象 【典型例题】“泼水成冰”需要使用热水,泼出的热水和热的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中变成小冰晶,形成如图所示的壮观景象。关于小冰晶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 B.升华和汽化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 【举一反三1】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唐诗中加点字所对应的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喧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举一反三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水蒸气是水升华形成的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C.冰雹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是华山的雪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冬天爬山时,人不断呼出的“白气”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举一反三4】2023年吉林省冬季开启了速冻模式,最低气温﹣39.6℃,王雪将一杯开水,迅速泼向空中,马上就会看到天女散花般的小冰晶。请你解释形成小冰晶的原因。 【举一反三5】宁夏冬天的清晨,树枝上常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的混合物,用温度计测量冰与盐水的混合物发现温度低于0℃,并观察到易拉罐底部出现了白霜。请你解释白霜是怎么形成的? 【题型2】凝华特点及吸放热判断 【典型例题】下列各物态变化中均为放热的有( ) A.熔化 凝华 B.升华 汽化 C.凝固 液化 D.液化 熔化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雪后的河南安阳市林州太行大峡谷出现雾凇冰挂景观,帧帧如画。关于雾凇冰挂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属于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举一反三2】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将甲物质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某种工具乙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某种物质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萘,“某种工具乙”是体温计 B.“甲物质”是冰,“某种物质丙”是小液滴 C.冰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罐底就会放热凝华 D.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凝固和凝华现象 【举一反三3】祖国大地幅员辽阔,2024年2月,我国中北部地区有美丽的雾凇景观,如图1所示。南方部分城市却出现“回南”现象,导致墙壁等“出汗”,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凇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墙壁等“出汗”是熔化现象 D.墙上小水珠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举一反三4】如图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后,数以万计的南方“小土豆”们共赴冰雪盛宴。园内城堡、滑梯等都是由冰块雕琢而成,地上还积了厚厚的雪,冰与雪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以上过程需要    热。 【举一反三5】松花江畔,严冬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如图所示,“雾凇”形成的过程需要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举一反三6】2024年2月,一场罕见的霰雪天气袭击了山东多个地市。霰(xin),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