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5093

5.3 生活中的透镜 题型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4892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北师大,物理,初中,学年
    5.3 生活中的透镜 【题型1】照相机 1 【题型2】显微镜 5 【题型3】望远镜 8 【题型4】放大镜 12 【题型5】光学仪器辨析 14 【题型6】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及动态分析 16 【题型1】照相机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的摄影师用不可调焦的照相机拍摄半身照时看到的人像是倒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影师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被拍摄者站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若要拍摄全身照,被拍摄者需要靠近照相机镜头 D.若要使拍摄的正面人像更亮,需要把光照在被拍摄者背后 【答案】B 【解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两位照相的人站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摄影师面前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若要改拍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实像变小一些,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增大物距,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补光”可以使照片更亮,若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增加亮度,即“补光”,则像的背景更亮,而不是人像更亮;所以,要使像更加明亮,应该在两位照相的人前面增加光照,使人体反射的光增多,照出的像才更明亮,故D错误。 【举一反三1】下列是小明周末复习错题本时观看的笔记,其中还应该纠正的是(  ) 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 B.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所形成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制成的 【答案】C 【解析】A.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正确测量的前提下出现的,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B、高声喧哗是大声说话的意思,这里的“高”主要指声音大,响度大,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2】小李同学用焦距固定的手机在郑州市碧沙岗公园中对同一棵蜡梅拍了两张照片甲、乙,则(  ) A.拍摄甲照片时,手机离景物远一些 B.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拍摄甲、乙照片的原理一样 C.蜡梅经手机镜头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 D.蜡梅经手机镜头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图中的像较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距较大,物距较小(离景物近一些),故A错误;B、手机的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与电影放映机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CD、手机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是一张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一次拍摄而成。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学生和手在镜头中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手在镜头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D.学生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答案】D 【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手和学生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错误,D正确。 【举一反三4】2024年,某款警用巡逻机器人在郑州街头正式上岗。当机器人发现违章或不当行为时,会迅速拍照留存证据,同时呼叫指挥中心及时进行处理。机器人拍照时,物体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当机器人想拍摄一幅更大的照片,且不改变物距时,可以让摄像头的焦距变得 (选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缩小 大 【解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若想让像变大,像距必须变大,即让光线延迟成像,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弱,所以焦距应该变大。 【举一反三5】站在屋内的人通过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