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5801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109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答案,七年级,语文,统编,解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过运用 基础知识情境练 学习完本课,班级计划开展“探寻鲁迅足迹,感怀童学逸趣”主题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品味文段,推敲字词】小天准备了下面一段文字作为活动的开场白, 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在那片长满野草的 ( ) 的百草园中,藏着鲁迅最珍贵的童年记 忆。高大的皂荚树直指云①(xiāo),紫红的桑椹缀满枝头,每当微风拂 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三味书屋里和②(ǎi)又 ( )的寿镜吾先生,常常教导学生要勤奋向学,而年少③(tì)傥的鲁迅, 心中却始终惦记着百草园里的乐趣。( )时光能够倒流,他或许还会在 这片小小的天地里,继续编织着充满奇趣的童年之梦。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_____ ①霄②蔼③倜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C A.人声鼎沸 博学 宛若 B.人迹罕至 博览 宛若 C.人迹罕至 博学 倘若 D.人声鼎沸 博览 倘若 【解析】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根据句中“长满野草”可知,这里少有人来,故应选“人迹罕至”。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博览:广泛阅览。此处作定语,应是形容词,不能 是动词,故应选“博学”。宛若:宛如;仿佛。倘若:表示假设。此处是假 设时光倒流这种情况,故应选“倘若”。故选C。 2.【辨析知识,明辨语病】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所知道的“鲁迅小 知识”。请你找出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C A.鲁迅一生都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杂文集就有大约二十多部。 B.百草园本来只是一个蔓草丛生、人迹罕至的极普通的园子,因而在童年 鲁迅的眼中,则是“我的乐园”。 C.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在少年时代也曾有在百草园捕鸟的童真童趣。 D.鲁迅先生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不单由于他的文学创作,更重要的 是他的人格。 【解析】 A项,语义重复,删去“大约”或“多”;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 应把“因而”改为“但是”或“然而”;D项,句式杂糅,删去“之所以”或“的原 因”。故选C。 3.【巧拟对联,传承雅韵】“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其实, “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小天读到这儿也试着写对联,请你帮他用下 面的4个词组组成一副对联。 花香 室雅 不在多 何须大 上联:_____ 下联:_____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 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仄起平收等。根据仄起平收的规则,可知“何须大”应 放在上联最后面,“不在多”与之对应,应放在下联最后面;根据语义可知, “室雅”与“何须大”相关联,“花香”与“不在多”相关联,因此上联是“室雅何 须大”,下联是“花香不在多”。 4.【推荐篇目,探寻足迹】[2024黔东南期末]小文想通过阅读《朝花夕 拾》来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你会推荐他阅读的篇目有 ( ) 《朝花夕拾》目录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琐记》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⑤《藤野先生》 ③《范爱农》 ⑥《五猖会》 D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各篇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判 断选择即可。①主要回忆了鲁迅儿时进入三味书屋前后学习和生活的经历。 ④主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后,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的 求学经历。⑤主要记述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历。而②主要记述了鲁 迅回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③主要记述了鲁迅与范爱农之间的交往和 范爱农的不幸遭遇。⑥的内容聚焦家庭教育。②③⑥这几篇都没有重点讲 述鲁迅的求学经历。根据上述内容梳理,①④⑤能让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