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物理观念: 1.知道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知道升华、凝华及过程中的吸热、放现象。 2.能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观察及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过程,体会依据证据和逻辑提出质疑、进行科推理与论证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 结合实验研究固态与气态间能否直接转换,经历基于证据分析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了解生活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加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2.经历说明水循环现象的过程,有关爱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习目标 【思考】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 固态 液态 气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 ? 导入新课 新课引入 一、升华和凝华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实验:观察碘的物态变化(用热水加热) 注意观察 一:注意观察放入热水前碘锤中碘的状态。 二:放入热水中出现了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说明碘颗粒变成了什么态? 【活动二】演示实验观察碘的物态变化(沸水加热或酒精灯加热) 注意观察:一:用沸水加热时是否有液态碘出现? 二: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有液态碘出现? 在水浴加热后碘是什么状态? 固体 直接 在水浴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气体 升华: 吸热 一、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有制冷作用 放入冷水前碘是什么状态? 固体 直接 放入冷水后碘是什么状态? 气体 凝华: 放热 一、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资料卡 碘是晶体,标准大气压下: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的温度约为500℃ 实验分析 思考:为什么在使用热水加热时碘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却产生了液态碘? 升华 固态樟脑丸 气态 1.箱子里的樟脑丸,过几个月 为什么会变小或消失? 讲授新课 二、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 2.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 衣服也晾干了,这是为什么? 升华 冰 水蒸气 讲授新课 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内侧 3.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为什么会有“冰花”? 讲授新课 水蒸气 小冰晶 (遇冷) 凝华 水蒸气 小冰晶 (遇冷) 凝华 5.霜的形成 4.雾凇的形成 讲授新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人工降雨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三、升华、凝华的应用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烟雾。 舞台烟雾 讲授新课 想想议议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讲授新课 冰 水 水蒸气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升华 凝华 吸热 放热 新知探究 思考: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的,为什么还会缺水? 请同学们说一说节约用水的措施: 1.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随堂训练 B A.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可怜九月初山月,露似真珠月似弓。 随堂训练 2.下列古诗句中标红字都对于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随堂训练 A 3.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