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7948

专题七 把握实践认识 坚持唯物史观 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33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把握,实践,认识,坚持,唯物史观
    专题七 把握实践认识 坚持唯物史观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络安全领域问题、挑战层出不穷,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发展格局、安全格局。对此,2024年2月29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说明( )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正确的意识能直接带来发展成果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声、光、电、虚拟现实等现代手段,将船政150多年的历史历程展现出来。材料说明( ) A.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需认识和把握联系多样性 B. 科技是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源泉和动力 C. 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离不开主观随意性的发挥 D.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红色资源的基础 3. 李时珍跋涉万里,深入山野,实地考察,广泛研读典籍,并亲自尝试验证药物,最终完成巨著《本草纲目》。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 ) A. 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B.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需要深化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正确 D.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细致的观察奠定了李时珍的成功 4.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国家利益之争。这告诉我们( ) A.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 感性认识来自客观事物,理性认识来自人脑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的理性认识都是可靠D. 实践发展决定真理是相对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 5.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是因为( ) A. 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6. “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 是错误的,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 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 是错误的,没有看到真理是有条件的 7. 2024年12月,重庆文旅委发布了让石刻雕像跳舞的短视频。此后,多地文旅部门纷纷跟进,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表明( ) A. 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B. 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D. 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8. 福州地铁的4号线大胆创新,列车布置27000多个数据点位,可实时远程监控列车各系统信息,可自动完成唤醒、自检、清洗、行驶、开关门等功能。这表明( ) A. 认识能力的提高是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B. 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C. 树立创新意识是人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根本 D.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9. 关于创新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创新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情 B. 只有少数人才有创新能力 C. 只有超常智慧的人才有创新能力 D. 每个人都有创新能力 10. 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 A. 继承 B. 思想 C. 问题 D. 讨论 11. 现代青年要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有( ) A. 强烈的创新欲望 B. 强烈的创新思维 C. 强烈的创新理想 D. 强烈的创新意识 12.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是围绕 展开的。( ) A.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 物质世界是否变化发展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 D.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13. 人们在物质生活中会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力受制于生产关系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14. 我们党把人民看成“阅卷人”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人民民主是广泛的和真实的 B. 维护人民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