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887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15048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解析,九年级,历史,统编,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创始人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玄奘 2.提出“众生平等”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观察下列图示的遗迹、遗物,证明古埃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 A. B. C. D. 4.在古印度,佛教在吸收信徒时不作出身限定,无论是上等种姓还是下等种姓,只要有意愿学习佛法,都可以成为佛门弟子。这种做法( ) A.根源于直接民主传统 B.打击了贱民阶层利益 C.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 D.冲击了种姓等级制度 5.雅利安人在恒河等流域确立统治过程中,实行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6.“公元前6世纪,在北印度,随着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佛教最具代表性,提出“众生平等,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佛教的诞生与反抗婆罗门特权有关 B.种姓制度推动了古印度佛教的创立 C.商人阶层是古印度佛教的主要信徒 D.佛教的出现打击了古印度种姓制度 7.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8.“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 9.有学者认为“从种姓制度的另一端看,穷人和地位卑微者也有支持种姓制度的强烈理由,除了最悲惨和最边缘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可以轻视某一些人,这是种姓制度重要的心理特点”。据此可知,作者认为种姓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印度统治者利用宗教固化种姓制度 B.种姓制度符合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C.长期分裂的状态有利于种姓制度的长期生存 D.下层民众相互歧视的优越感固化了种姓制度 10.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知,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它主要体现古巴比伦( ) A.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家庭奴隶制非常落后 D.王权逐渐衰落 二、填空题 11.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 ,集 等大权于一身。 12.奴隶制国家: ①出现:约从公元前 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②统一:公元前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强盛:新王国时代, 统治时期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④灭亡:公元前525年,被西亚的 灭亡。 13.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14.《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宣扬了: 15.文明发展: (1)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 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2)约公元前324—前187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 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1中“古埃及纸草文献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