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9646

【大单元·任务式】《7.4.1 跨学科实践:指南针(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分课时课件(22页)--教科2024版9年级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0058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课时,2024版,教科,22页,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跨学科实践:指南针(第一课时) 第4节 第7章 磁与电 (教科版)九年级 上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知识框架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磁性、磁化概念,明确指南针依托地磁场工作的原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指南针进化史的史料,培养基于证据的推理能力,理解技术发展的阶段性逻辑。 3.科学探究:能模仿古代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指南针,体验人工磁化的实践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指南针对航海及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与科学史研究意识。 激趣导入 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科技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磁学领域的创新成就。 任务一:追溯指南针的进化史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司南是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此后 1 000 年中,司南被不断改进。首先被改为磁针;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 了水罗盘;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指南针。 新知探究 196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其中包括宋代科学家沈括 对于历史的认识,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考证,这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新知探究 我国最早发明了人工磁化制作指南装置的方法。11 世纪,在《武经总要》中,记载了将铁片加热,沿地磁场方向在水中“淬火”制作指南鱼的方法 加热后“淬火”制作的鱼形铁叶罗盘,选自《武经总要》 人 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使钢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装有磁石和针的漂浮木鱼,选自《事林广记》 新知探究 磁山文化的佐证 磁性应用初现 磁山文化的磁铁矿不仅为司南等指南工具提供了原料,更推动了战国时期磁性应用的初步发展,展现了古人对磁性的深刻洞察与巧妙利用。 磁山矿藏之谜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邯郸,是古代磁石开采与应用的中心之一。其磁铁矿资源丰富,为司南等磁性指南工具的制造提供了宝贵的原料。 新知探究 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军事及旅行 等方面。指南针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导航手 段,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新知探究 VS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中,指南针在航海中首次亮相,成为关键导航工具。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是紧密依赖罗盘技术,显著提升了远洋航行的安全性。 推动作用 宋代起,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海洋航行方式。其精准导航能力有效降低了航行风险,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首次应用 指南针的应用:航海革命与安全 新知探究 宋代时期,指南针这一伟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成功传入欧洲,为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球地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传播路径 指南针的引入,彻底变革了欧洲人的航海观念与技术手段,使远程航海探险成为可能,加速了新旧大陆的链接,促进了文化、商品与观念的全球大交流。 深远影响 新知探究 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提升了航海安全与效率,还深刻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促进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指南针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智慧利用,更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指南针意义 新知探究 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