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9676

【大单元·任务式】《7.4.2 跨学科实践:指南针(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1088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导学案,2024版,教科,答案,课时,7.4.2 跨学科实践:指南针(第二课时)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磁偏角的概念,明确地磁场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差异。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沈括与哥伦布的磁偏角发现,培养基于时间线的历史推理和科学比较能力。 3.科学探究:能设计并实施磁偏角测量实验,结合地理方法(北极星、影子)测定地理北极,完成跨学科实践操作。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同沈括的科学贡献,理解古代多元方位确定技术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与跨学科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 1.磁偏角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沈括对磁偏角发现的历史意义。 3.土圭之法的原理及古代方位确定的智慧。 学习难点 1.磁偏角抽象概念的理解。 2.地理北极测定方法与物理磁偏角测量的整合操作。 3.土圭之法中太阳运动规律与影子方位关联的分析。 【课前预习】 一、磁偏角探究 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磁针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说明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_____,存在_____。 2.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同_____的夹角,沈括发现磁偏角比哥伦布早_____多年。 3.利用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地磁南极)与_____的夹角,可粗略测量当地磁偏角。 二、土圭之法探究 4.中国古代确定方位的基本方法是_____,其原理是通过观察_____投射的杆影来确定方位。 5.在水平地面上竖直立一直杆,以杆为圆心画出一个圆,记录日出和日落时杆影顶部落在圆周上的两点,连接两点形成的直线为_____方向,与之相垂直的直线为_____方向。 【课中研学】 1. 地磁的 N 极在地理的哪个极附近?为什么指南针 N 极会指向地理北极? 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完全重合吗?这会导致什么现象? 最早记录磁偏角的科学家是谁?他在哪部著作中记载了“磁针微偏东”的现象? 3.沈括发现磁偏角的时间比哥伦布早多少年?这说明什么?③ 中国东部磁偏角约西偏 5°,航海时忽略这个角度会有什么影响? 4.简易测量磁偏角需要哪三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土圭之法确定 “东西方向” 的核心依据是什么?(提示: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6.对比土圭之法和指南针,哪种方法在阴天更适用?为什么?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沈括在《____》中记载磁针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这一现象说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存在____。 2.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与地理子午圈的夹角,沈括发现磁偏角的时间比哥伦布早_____多年。 3.中国古代确定方位的基本方法是_____,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观察_____投射的杆影来判断方向。 4.用土圭之法确定方位时,在水平地面竖直立直杆,记录日出、日落时杆影顶部的圆周落点,两点连线为_____方向,与该方向垂直的是_____方向。 5.测量磁偏角时,需先确定_____方位,再测量小磁针 N 极(指地磁南极)与该方位的夹角,即为当地磁偏角。 6. 下列关于磁偏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磁偏角是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的距离 B. 磁偏角是地磁子午圈与地理子午圈的夹角 C. 地球上所有地区的磁偏角大小相同 D. 磁偏角是近代科学家首先发现的 7.土圭之法确定 “东西方向” 的依据是( ) A. 北极星的位置 B. 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规律 C. 小磁针的指向 D. 地磁场的分布特点 8.沈括对磁学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明司南 B. 首次记载磁偏角 C. 发明指南鱼 D. 提出地磁场理论 9.下列人物中,最早发现磁偏角的是( ) A. 哥伦布 B. 沈括 C. 牛顿 D. 托勒密 10.用土圭之法测量时,杆影顶部在圆周上的日出、日落落点连线,对应的方向是( ) A. 南北 B. 东西 C. 东北 - 西南 D. 西北 - 东南 (拓展性作业) 11.古代航海中,船员若忽略磁偏角使用指南针,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 A. 指南针无法指向南北 B. 航行方向与目标方向出现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