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2059

4 沙与沫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6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
  • cover
4 沙与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初步感知文容; ⑶ 初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多元解读、理解文容; ⑷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性,以读促写。 2、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收集资料,预读文章,完成目标1; ⑵ 多种阅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熟悉文本内容,初步感知文意; ⑶ 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质疑并自主理解; ⑷ 品味其语言的精练性,积累背诵的同时能自主进行创写; 在此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与文本,学生间及师生的多边互动。在此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的实现对课文的多角度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感悟人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接触了大量的诗歌,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这篇小诗文的大多语句意蕴丰厚,并不容易深透的理解。初一的学生虽然思维较活跃,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这样的文章,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句容易,明思想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学习文章,多元理解格言。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体验,揣摩文中的句子,理解其内涵。 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启发引导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法、联想想象法、质疑法、小组讨论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设情境导入 介绍作者 设情境导入 介绍作者 1、导入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憧憬、感悟、奋起。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他的哲理诗《沙与沫》,让我们静心品读他于平常的生活中所撷采的深邃之作,用心去感悟每句平凡的诗句中的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 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师适时补充。 3、学生大声的朗读诗句。 (设计意图:简洁的导入直接引入作者,使学生对诗文产生阅读期待的同时,让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并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活动2【活动】引导思考 自由纷说 引导思考 自由纷说 1、走进诗文之前,大家能先说说你最喜欢除本文作者意外的一个诗人吗?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纷说) 从刚才大家富有感情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我们所喜欢的都是他们的性格、品质、或精神,而正是这些才让他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2、正如纪伯伦所说的: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再默读此句,能不能再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平凡的语言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智慧:每个人都期望着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成就就是显示精彩人生的结果,但真正能成就这一结果的则是我们在奋斗过程中自身所拥有的品格、习惯、性情等决定的,既个人修素养(板书)决定人生的成就。 (设计意图:初入课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级性,先以简单的话题入手,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引入文句,让学生明白每一哲句的出现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之后再让学生谈自已的体会,在不约束其思想的同时,更有利于张扬个性,碰撞思想,再以小结的形示指出主题:加强个人修养。为下文学生的自由解读奠定了基础,这也要求教师必须能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教材,既要注重学生思想的生成,还要注意能把预设融于其中,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情感双丰收。) 3、作者在文中共选了23条格言,相信一定有许多引起了你情感的共鸣,能根据你的圈点批注说说你对前十条的理解吗?(先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