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2182

望岳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4320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望岳,课件,教案
    望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经过与其他老师沟通和开学一个月以来的观察,认为九年六班的语文学习状况如下: 1、缺少语文学习兴趣,基础较薄弱;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3、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妙句、文段较少,能够灵活运用所积累素材的学生寥寥无几。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望岳》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青年时期所创作的佳作《望岳》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杜 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作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活动3【讲授】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活动4【活动】朗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活动5【讲授】解析诗句 首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 “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 “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 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颔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 “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 “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 颈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 “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 尾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活动6【活动】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