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2442

《渔父》导学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227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渔父,导学案
  • cover
《渔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能流畅地翻译文本; 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认识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3.能把本文素材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课前导入】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楚人。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一种很美好的看法,而且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他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被放逐。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他遭到流放,实际上是他的奋斗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失败。 本文就是以楚国处在危机当中、屈原的事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为背景创作的。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的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渔父》它表现的是屈原内心的一种矛盾和在矛盾面前他最终的抉择。故文中屈原的话可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然而无论作者是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课堂探究】 一、整体性阅读,疏通文本 (一)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二)对照注释,疏通文本并整理相关知识。 1.读准下列字音 憔悴( ) 餔糟( ) 歠醨( ) 汶汶( ) 三闾( 鼓枻( ) 莞尔( ) 濯缨( ) 2.请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渔父: ( ) 子非三闾大夫与( ) 3.请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颜色憔悴( ) (2)形容枯槁( ) (3)圣人不凝滞于物( ) (4)何故深思高举( ) ⑤何故至于斯( )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 何故至于斯( ) 葬于江鱼之腹中( ) 以 : 是以见放(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缨( ) 与: 非三闾大夫与 ( ) ②秦王与赵王会饮 ( )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④则与一生彘肩( ) 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5.请找出文中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②    被动句——— ② 倒装句——— ② 6. 自主默写并翻译以下语句 (1)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 (2)世人皆浊,何不鼓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 (3)新沐者必弹冠, 。安能以身之察察, ? (4)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二、突破性阅读,分析形象 1.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描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结合原文分析两者不同的形象特点。 屈原: A.肖像 ——— B.动作 ——— C.语言 ——— 渔父 语——— B. 动作——— 2. 渔父心中的“圣人”是怎样的?文章实为记叙屈原事迹的,为何要塑造“渔父”这一形象? 三、探究性阅读,拓展延伸 1.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屈原,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 不同的选择间,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请同学们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2.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昏庸的君主、奸诈的小人和黑暗的社会,屈原坚守节操:“安能以身之察,肥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他行吟泽畔,“宁赴汀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当自己的忠诚不被理解、报国无门时,他宁死不屈,表现出一个忠臣的刚烈形象。此素材适用于哪些话题?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