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做家务》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做家务》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该课时的内容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的核心要求。其设计深刻体现了从“双基”向“核心素养”的转型,是一堂素养导向的生动实践。以“做家务·摆筷子”这一真实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1双2根”的数学关系,将生活概念“双”抽象为数学概念“2”,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与量感。 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从“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到填写表格的半抽象概括,再到自编口诀的符号化表达,完整构建了乘法的认知模型。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后一句结果总比前一句多2”的规律,以及阐明“二五一十”既可表示“2个5”也可表示“5个2”,深刻揭示了乘法的算理与交换律思想,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它严格遵循了“具体情境—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形成规律—抽象口诀”的路径。让学生先“摆”再“填”最后“编”,确保了乘法口诀不是机械记忆的产物,而是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乘法口诀学习的延续,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并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一双筷子2根)到乘法算式,再到编制并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教材编排层层递进,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编制口诀的方法,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性,并为后续学习其他乘法口诀及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经历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对“几个几”和乘法口诀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初步发展中。他们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做家务”“摆筷子”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应用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你在家里做过什么家务?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出示教材第45页主题图。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学生回答,分享自己做家务的经历。 从学生熟悉的“做家务”话题切入,快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营造轻松、亲切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 探究一:感受筷子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关系。 1.说一说,摆一摆。 【课件出示】 师:星期天,晨晨的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晨晨也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晨晨在做什么呢?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一共 要摆多少双筷子吗?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能帮助晨晨接着把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 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