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2644

2声音 寓言二则 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940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声音,寓言,二则,教案
  • cover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3.通过学习,理解寓言的含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掩 耳 盗 铃 [2]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①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 段导读:有个人想偷别人大门上的铃铛。 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②作者用“只要……就……”这个句式是想告诉人们什么 ]他想:“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 [3] 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 ”[③从他的想法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是,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④“掩”“伸”等动作说明什么 ]谁知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⑤你由这个结局想到了什么 ] 段导读:偷铃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偷铃,被人发觉了。 滥 竽 充 数 [4]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⑥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有个南郭 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 [5] 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⑧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⑨这些描写有什么好处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⑩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齐宣王喜欢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使南郭先生混在乐队中吹竽,还得到了高待遇。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 [6] 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 一个地吹给他听。[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这个结果让你想到了什么 ]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齐湣王喜欢让大家一个挨一个地给他吹竽,南郭先生溜走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使用关联词“只要……就……”。 3.理解寓言故事,懂得不要自欺欺人的道理。 铃铛、课件。 一 导语 1.谈话回忆: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 2.什么叫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 二 揭示课文题目,初读课文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 板书:掩耳盗铃 2.解释题目。 “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掩住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3.质疑问难。 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呢 结果怎样 4.导读提示。 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画出自然段。 5.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铃铛:“铛”字在词语中读轻声。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有一个人想偷铃铛。)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话有几句。 自读感悟。(共有四句话) 2.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片。 (1)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2)他知道,那个铃铛用手一碰,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讨论: ①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②“只要……就……”在这里表示什么关系 (条件关系) (3)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因为他用手碰了,这是条件。) 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铃铛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4)“碰”和“响”之间是什么关系 (5)为什么会被发觉 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被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5.指名读第二句。 出示幻灯片: (1)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 (2)响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