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6968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719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高一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素养目标】 1.了解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概述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认识选官制度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全面把握赋税制度从汉到唐演变的基本史实,理解两税法实行的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时空定位】 知识体系统领 知识点一 选官制度 【必备知识·基础盘点】 1.九品中正制 创立时间 时期 主要内容 中央委任 评定人才等级,共分九等,按等级授予官职 选官标准 由初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到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影响结果 成为维护 的工具,后随着士族没落而无法继续 2.科举制 (1)形成: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发展: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3)影响: 。(填写正确序号) ①社会中下层读书人可通过考试参加政权;②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提高了官员的道德水平;⑤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材开发】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P40“历史纵横”,思考:相比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易错点拨】 认识科举制 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官吏产生的重要方式,并成为隋唐以后的主要选官方式。但科举制形成后,并非成为此后封建政府唯一的选官方式,其他选官方式还有赏赐、赀选(凭借财产资格)、恩荫、军功等。 【关键能力·史料探究】 探究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情境一】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选官情况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察举制的特点,并指出九品中正制的新变化。(时空观念) 【情境二】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 ……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思维交互2】依据材料归纳科举制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论生成】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深化点拨】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吸纳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专制统治。共同作用是维护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二  三省六部制 【必备知识·基础盘点】 1.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 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共同 ,行使权力。 2.三省六部制 (1)确立: 时正式确立。 (2)职权分工: 部门 职 权 中书省 负责草拟 门下省 负责 ,有不妥者可驳回 尚书省 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3)特点: ①分工明确, 。 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 之职。 (4)发展: (填写序号) ①唐太宗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②宰相经常在政事堂召开会议,后改称中书门下;③设立政事堂,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三省的一体化趋势;④九卿执掌次要的事务性工作,与六部并列。 【教材开发】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P42“唐朝三省位置图”并对图片进行合理的解释。 【以图解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转 【关键能力·史料探究】 探究 三省六部制 【情境】 三省六部制实际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期达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效果。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思维交互】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的行政作用 与皇权的关系如何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1.推动因素: (1)为了不断地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中枢机构的不断变化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适应统治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