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素养目标】 1.能够掌握辽朝的建立,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探究辽朝实行的南北面官制,理解其特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识记西夏的建立,了解西夏对中原文化的学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理顺金朝的建立,探究猛安谋克制度对金朝的影响,分析“大定之治”的概况,结合前一课内容把握金与两宋的关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了解元朝统一的过程,理解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巩固了国家统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知识体系统领 知识点一 辽与西夏 【必备知识·基础盘点】 1.辽政权 (1)辽朝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2)辽与北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辽的统治: ①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2.西夏政权 (1)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西夏的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教材开发】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P58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从图片及文字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图中契丹人服饰、发型及马匹均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导语材料反映当时辽、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不同于汉唐时期单一经济的游牧民族。 【关键能力·史料探究】 探究 辽的统治 【情境一】 辽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对辽国的统治,曾采取“南北面官制”,即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 【思维交互1】辽朝为什么实行“南北面官制”的政策 此政策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原因:辽朝统治的北方属于游牧经济,统治的中原地区属于农耕经济,两个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中原地区是先进的封建文明。 作用:肯定和保护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 【情境二】 《宋朝诸臣奏议》说:“燕蓟之地陷于胡虏几百年,而民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麹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思维交互2】材料认为燕蓟之地的汉人百年来“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原因:统治者对此地的人民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其他原因:统治者尊重、保护此地汉民的先进文化;此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契丹族向封建制度的转化(封建化)等。 【史论生成】 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 1.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 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3.采取的措施相同。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钱物,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深化点拨】封建化就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主要是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 知识点二 金朝入主中原 【必备知识·基础盘点】 1.金朝南侵 (1)金朝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2)辽与北宋的灭亡: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2.金朝政制 (1)猛安谋克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