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讲 农业 1.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1)东西差异。 位置 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如E东北平原、F华北平原、G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等 农耕区 畜牧业 中国东部、南部 林业 H东北林区、I西南林区和J东南林区 渔业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海域,主要有黄渤海、舟山、南海沿岸和北部湾四大渔场 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 M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种植业 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牧区 畜牧业 D新疆牧区、A内蒙古牧区、B西藏牧区、C青海牧区 (2)南北差异。 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长城沿线以北) 两年三熟(长城沿线以南) 一年两熟(南岭以北)至三熟(南岭以南) 粮食作物 小麦(华北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 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饮料作物 — 茶叶 纤维作物 棉花 主要原因 气候的差异 2.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1)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例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病害防御措施的提升,农地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发展路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 考点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情境示范题:粮食安全系民生 (2025 长沙学业考)粮食安全系民生 我国部分省区跃升为主要粮食输出省区(图1),与历史上“南粮北调”形成明显反差。读图1、图2,回答问题。 (1)读图1,在我国主要粮食输出省区中,指出有非季风区分布的省区名称及其主要粮食作物。内蒙古自治区;小麦、玉米。 明清时期,有“湖广(湖南、湖北、广东等)熟,天下足”之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长沙大米销往江浙一带,盛极一时。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湘江在长沙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与供应地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提供灌溉水源(灌溉便利),塑造平原,带来肥沃土壤;提供便利水运。 (3)目前,人口大省广东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省区,试从人地关系角度简析其成因。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由于传统早稻口感差、收购价格低,双季水稻种植区曾出现不种早稻、只种晚稻现象。通过改良早稻品种,早稻的口感明显改善,播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增长。 (4)读图2,改良早稻比传统早稻的播种育秧时间更早,为什么改良早稻品种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因口感改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增长。 【巧学妙招】 农业的分布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南油北花,南甘北甜。 【规律总结】 1.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 适宜发展林业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等因素影响作物分布及熟制 水源 东部地区 水源较丰富,种植业发达 西部地区 水源缺乏,以畜牧业为主 2.农业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大地 理区域 自然环境 农业类型 北方 地区 雨热 同期 降水较少 旱作农业 南方 地区 降水较多 水田农业 西北 地区 干旱 灌溉农业 青藏 地区 高寒 河谷农业 【图解重点】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广西题组 (2024 广西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宁德市工作期间,率先提出、探索并实践大食物观: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30多年来,宁德市已形成水产、蔬菜、食用菌、林竹花卉等8种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下图为宁德市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符合宁德市自然地理条件的描述包括(B) ①海域宽 ②山地多 ③平原大 ④森林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宁德市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成效卓著,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举措包括(A) ①发展海水养殖,打造蓝色牧场 ②开发林下经济,建设森林粮库 ③推广蔬菜大棚,完善农业设施 ④开垦湿地林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5 广西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