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7527

天津市崇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512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天津市,月月,答案,试题,历史,崇化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阶段质量监测(一)试卷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 第I卷 注意事项 :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德 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 A. 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B. 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 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D. 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 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4.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 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 客观上( )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5. 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 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 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 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 B. 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 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 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6. 唐中宗下令修改《氏族志》,至唐玄宗初年撰成《姓氏录》;书中对相关家族按照道德 功勋、血缘、籍贯,“等而次之”, 对有官爵的“夷番酋长”也授予相应等级。此举 ( ) A. 维护了门阀制度 B. 破除了门第界限 C. 改革了选官制度 D. 削弱了士族集团 7、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 是 ( ) ①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8.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 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 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0.“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 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 A. 洋务运动前后 B. 百日维新期间 C. 消末新政时期 D. 辛亥革命以后 11.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 “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2. 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