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9331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章末总结(三)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194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章,2025-2026,八年级,人教,生物,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章末总结(三) 体系建构 专题归纳 专题训练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生活在沙漠里的动物体色大多带黄色,而生活在绿色草丛中的动物体色大多带绿色。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信息反映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不相同的是(  )。 A.仙人掌的茎上有刺 B.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 C.草原鼠害严重导致草原退、沙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相似 C  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黄河口湿地中的芦苇能净水质,改善环境———生物适应环境 B.因植被茂盛,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空气清新湿润———生物影响 环境 C.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冰糖心”苹果格外甜———环 境影响生物 D.西藏自治区的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便于捕食和御敌———生 物适应环境 A 3.(实验操作)沙蚕又称海蜈蚣,不仅是鱼虾嗜食的饵料生物,而且福建、广东两省沿海居民还喜欢食用生殖腺成熟的沙蚕。沙蚕喜欢栖息在沿海的沙泥中,我们在见光的沙滩上游玩时较少看到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沙蚕的分布,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步骤1:取大小相同的沙蚕10条,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央,静置一定时间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沙蚕数量,并记录。 步骤2:按步骤1方法,重复进行4次实验。 甲 乙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 光对沙蚕的分布有影响吗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 (3)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边是湿土,另外一边是_____土,目的是控制_____。 (4)步骤2重复实验后,需要将统计的数据(如图乙所示)进行处理,求出_____,其目的是_____。 (5)分析数据(图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6)假如要继续探究“湿度对沙蚕分布的影响”,应将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以下改动: ①_____(填“增加”或“去掉”)一块黑纸板; ②土壤湿度控制:两边土壤湿度要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光 湿 平均值 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光对沙蚕的分布有影响 增加 不同 专题二 生态系统 4.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只需要几个小时,就会在羊体内被分解。如果把羊在生物圈中的这种作用呈现在下图中,它所处的位置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B  5.“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里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为鱼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鱼以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为食,鱼的粪便可作为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和杂草之间是合作关系 B.鱼捕食害虫,可减少水稻虫害的发生 C.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鱼是消费者 D.稻田中没有分解者,物质不能循环 B  6.(综合实践项目·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生态瓶是一种微型生态系统。图甲为同学们设计的生态瓶示意图,图乙为该生态瓶的物质循环模式图(A、B、C表示生态瓶中的成分,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要想使此密闭的生态瓶实现自给自足,所选动物与植物之间要具有_____关系,并放置在有光的地方,从而将各种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图乙中,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从过程_____(填数字标号)开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填数字标号)。 (3)某同学通过观察对生态瓶中生物的捕食关系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记录。 捕食 捕食者 被捕食者 绿萍 金鱼藻 黑壳虾 螺蛳 孔雀鱼 √ √ 螺蛳 √ √ 黑壳虾 √ √ √ 根据以上捕食关系,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条完整的食物链。 ⑥ ③④⑦ 6 一、选择题 1.夜鹭为夜行性、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类,每年11月,大批夜鹭从北方飞到深圳市过冬,来年3月,夜鹭又会陆续迁回北方繁殖。从题干分析,影响夜鹭上述行为的非生物因素有(  )。 A.光照、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