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3078

渔家傲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46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渔家,教学设计
  • cover
渔家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情分析 《渔家傲 》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作者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风格差异,理解婉约与豪放两种不同的词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导入 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引入我们的心中,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的,同时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但是,在范仲淹以前,还有不少诗句反映边塞生活的。 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反映边塞风光的诗句。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李贺:《雁门太守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初步感知,学生朗读 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那么,这样一首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活动3【活动】文本赏析 文本赏析 (一)导入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1、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2、作者介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而且还有卓越的军事能力,这就与他被称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相符合。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注释①中的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二)分析全词 此时的范仲淹肩负着国家的重担,我们知道,诗词的创作往往讲究情景交融,那么,当词人身兼重任之时,他的笔下又会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词人眼中的西北边塞大漠风光。 1、分析词的上片 这首词创作于边塞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它是创作于哪个具体的季节的吗? 秋天。很好,你们又是从哪里得知这一信息的呢? “塞下秋来风景异“ (1)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节。此时此刻,词人身处西北边地,我们刚刚介绍过词人的家乡在苏州吴县,这样一南一北的差异究竟会有何不同的风景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其中的异别之处。 (2)“衡阳雁去无留意” A、这句词运用了一个典故。古代传说,雁南飞,到了衡阳即止,同时,衡山的回雁峰也因此得名。 B、在古文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