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1833

4.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角角边) 课件(共35张PPT)湘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49858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数学,八年级,学年,2025-2026,教版
  • cover
(课件网) 4.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角角边)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4.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边角、角角边) 副标题:初中数学 [对应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引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边角边”(SAS)判定定理,知道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判断全等三角形的一种简便方法。 问题提出:除了 “边角边”,还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呢?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它们是否全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 “角边角” 和 “角角边” 判定定理。 学习意义:掌握这两种判定定理,能进一步丰富我们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灵活性和效率。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 “角边角”(ASA)和 “角角边”(AAS)判定定理的内容;能运用这两个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能区分并正确应用两种定理进行推理证明。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能运用定理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体会从实验到理论的认知过程,激发对几何推理的兴趣。 第 4 页:知识点 1———角边角” 定理的探究 操作实验: 步骤 1:画一个△ABC,使∠B=60°,BC=4cm,∠C=45°。 步骤 2:再画一个△DEF,使∠E=60°,EF=4cm,∠F=45°。 步骤 3:将两个三角形剪下来,尝试重合。 实验结论: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即△ABC≌△DEF。 归纳猜想: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 5 页:知识点 2———角边角” 定理的内容 定理表述: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边角” 或 “ASA”(“A” 表示角,“S” 表示边)。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和△DEF 中,若∠B=∠E,BC=EF,∠C=∠F,则△ABC≌△DEF(ASA)。 关键强调: “两角”:指两个三角形中的两组对应角。 “夹边”:指两组对应角所夹的边,即两个角的公共边,必须是两角之间的边。 图形标注:在图形中用符号标注相等的角和边,明确 “两角及其夹边” 的位置关系。 第 6 页:例题 1——— 运用 “角边角” 定理判断全等 例 1:如图,已知∠ABC=∠DCB,BC=CB,∠ACB=∠DBC,求证:△ABC≌△DCB。 解析: 已知条件:∠ABC=∠DCB(一组对应角相等),BC=CB(公共夹边相等),∠ACB=∠DBC(另一组对应角相等)。 推理过程:在△ABC 和△DCB 中,∵∠ABC=∠DCB,BC=CB,∠ACB=∠DBC,∴△ABC≌△DCB(ASA)。 第 7 页:知识点 3———角角边” 定理的探究 逻辑推理:在△ABC 和△DEF 中,若∠A=∠D,∠B=∠E,BC=EF,能否判定全等?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C=180°-∠A-∠B,∠F=180°-∠D-∠E,∵∠A=∠D,∠B=∠E,∴∠C=∠F。 此时满足∠B=∠E,BC=EF,∠C=∠F,即符合 “角边角” 定理,故△ABC≌△DEF。 归纳结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 8 页:知识点 4———角角边” 定理的内容 定理表述: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角边” 或 “AAS”。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和△DEF 中,若∠A=∠D,∠B=∠E,BC=EF,则△ABC≌△DEF(AAS)。 关键强调: “两角”:两组对应角相等。 “对边”:其中一个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注意区分 “夹边” 和 “对边”。 与 ASA 的关系:AAS 可由 ASA 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得出,二者都是基于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判定方法。 第 9 页:例题 2——— 运用 “角角边” 定理判断全等 例 2:如图,已知∠1=∠2,∠C=∠D,求证:△ABC≌△AB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