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2 内能和热量 所属章节:第 1 章 走进实验室 学习目标: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改变内能的方法,明确热量的定义及计算 授课教师:[您的姓名] 幻灯片 2:导入 ——— 物体内部的能量 生活现象: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用热水袋取暖时身体会变热,这些现象都与物体内部的能量变化有关。物体内部是否存在能量?这种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识衔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知道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为我们理解物体内部的能量 ——— 内能奠定了基础。 本节核心:探究内能的本质、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热量的相关知识。 幻灯片 3:知识点一 内能的概念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即使是 0℃的冰块,其内部的分子仍然在运动,分子间仍然存在作用力,因此也具有内能。 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单位相同。 幻灯片 4:知识点二 影响内能的因素 温度: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物质、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例如,一杯热水的内能比一杯冷水的内能大。 质量:质量越大,物体内所含的分子数量越多,内能越大。例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体积和状态:物体的体积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会改变,分子势能也会变化,从而影响内能。例如,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和温度不变,但内能会增加(分子势能变化)。 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在质量、温度等条件相同时,内能也可能不同。 幻灯片 5:知识点三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改变内能: 实例: 搓手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钻木取火时,钻头对木头做功,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 压缩空气引火仪中,压缩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易燃物燃烧。 特点:做功改变内能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热传递改变内能: 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条件: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实例: 用热水袋取暖,热量从热水袋传到人体,人体内能增加。 烧开水时,热量从火焰传到水壶再传到水,水的内能增加。 特点: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两种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都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区别: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幻灯片 6:知识点四 热量 热量的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 单位: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J)。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 “吸收了多少热量” 或 “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减少也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影响热量传递多少的因素:物体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下一节将详细学习)。 幻灯片 7:生活中的内能现象解释 现象 1:为什么汽车发动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