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573

8.3跨学科实践_传感技术(课件)教科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34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6425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34页,上册,物理,九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标题页 8.3 跨学科实践:传感技术 副标题: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智能的桥梁 授课对象:初中物理学生 授课时长:45 分钟 核心目标:了解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认识传感技术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 幻灯片 2:导入 ——— 生活中的 “感知者” 无处不在的传感技术 智能手机的屏幕能感知触摸,自动调节亮度;手环能监测心率和步数,记录运动数据。 空调能检测室内温度自动启停,烟雾报警器能感知烟雾浓度及时报警。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雷达和摄像头 “感知” 路况,实现自动避障。 思考问题:这些设备如何 “感知” 外界信息?传感技术背后融合了哪些学科知识? 幻灯片 3: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传感技术? 定义:传感技术是指通过特定装置(传感器)将外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并进行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核心作用:实现对物理世界的 “感知”,是信息采集的关键技术,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跨学科特性:融合了物理学(力、热、光、电、磁)、化学(物质检测)、生物学(生物信号识别)、工程学(信号处理)等多学科知识。 幻灯片 4:传感器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从感知到输出的完整链条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外界被测信号的部分(如温度计中的感温金属片)。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感受到的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部分(如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 信号处理电路:对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输出便于应用的信号。 工作流程 外界信号 → 敏感元件感知 → 转换元件(非电→电) → 信号处理 → 输出电信号 → 应用(显示、控制、报警等) 幻灯片 5:基于物理原理的传感器(一) 力、热、光传感器 力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某些材料受力后电阻变化的特性(如金属应变片),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应用:电子秤(测量重量)、汽车安全气囊(检测碰撞冲击力)、手机触摸屏(感知按压力度)。 温度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如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效应,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应用:空调温控器、体温计、冰箱温度监测、工业炉温控制。 光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半导体的光敏特性(如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将光信号(亮度、光强)转化为电信号。 应用:自动路灯(天黑自动开灯)、相机自动对焦、手机屏幕亮度调节、火灾报警器(红外探测)。 幻灯片 6:基于物理原理的传感器(二) 电、磁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某些材料(如氯化锂)的电阻或电容随湿度变化的特性,将湿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应用:天气预报设备、加湿器自动控制、仓库湿度监测。 磁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霍尔效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产生电压)或磁电阻效应,将磁场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应用:指南针(检测地磁场)、银行卡磁条读取、汽车转速表(检测齿轮磁场变化)。 幻灯片 7:基于化学与生物原理的传感器 物质与生命信号的检测 化学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待测物质与敏感材料的化学反应,引起电信号变化(如 pH 传感器检测溶液酸碱度)。 应用:水质监测仪(检测重金属含量)、酒精测试仪(检测血液酒精浓度)、气体报警器(检测燃气泄漏)。 生物传感器 工作原理:利用生物分子(如酶、抗体)与被测物质的特异性反应,将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应用:血糖检测仪(检测血糖浓度)、心率监测手环(通过光电信号检测血液流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 幻灯片 8:传感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让生活更便捷舒适 温度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联动空调自动调节制冷或制热。 光照传感器:检测室内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窗帘开合或灯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