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28

1.3运动的快慢(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5174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运动,快慢,课件,人教,2025-2026,学年
  • cover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 运动的快慢 副标题:量化运动速度,探究快慢奥秘 姓名:[授课教师姓名] 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引入 视频 / 图片展示:播放一段包含不同速度运动的视频(如步行的人、骑行的自行车、行驶的汽车、飞驰的高铁),或展示对应的对比图片。 提问:同学们,视频(图片)中哪些物体运动得快?哪些运动得慢?你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呢? 幻灯片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路程 举例:在 100 米赛跑中,同时起跑的两名运动员,10 秒后甲跑了 80 米,乙跑了 70 米,则甲运动得更快。 结论: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 方法二: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两名运动员跑 100 米,甲用了 12 秒,乙用了 15 秒,则甲运动得更快。 结论: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快。 思考提问: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同,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幻灯片 4:速度的概念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慢。 公式:\( v=\frac{s}{t} \)(其中\( v \)表示速度,\( s \)表示路程,\( t \)表示时间) 变形公式: 求路程:\( s = vt \) 求时间:\( t=\frac{s}{v} \) 幻灯片 5: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单位换算: 1m/s = 3.6km/h(推导:1m/s = \(\frac{0.001km}{\frac{1}{3600}h}\) = 3.6km/h) 举例:5m/s = 5×3.6km/h = 18km/h;72km/h = 72÷3.6m/s = 20m/s 常见物体速度: 人步行速度约 1.1m/s 自行车速度约 5m/s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约 60 - 120km/h 高铁速度约 300km/h 幻灯片 6:速度的计算示例 1 题目: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2 小时内行驶了 120 千米,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已知条件:\( t = 2h \),\( s = 120km \) 计算过程: 求速度(km/h):\( v=\frac{s}{t}=\frac{120km}{2h}=60km/h \) 单位换算(m/s):60km/h = 60÷3.6m/s≈16.7m/s 答案总结:汽车的速度是 60km/h,合 16.7m/s。 幻灯片 7:速度的计算示例 2 题目:一名运动员在 100 米赛跑中,以 10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求该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已知条件:\( s = 100m \),\( v = 10m/s \) 计算过程:由\( v=\frac{s}{t} \)得,\( t=\frac{s}{v}=\frac{100m}{10m/s}=10s \) 答案总结:该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 10 秒。 幻灯片 8: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 运动路线是直线。 速度大小不变(即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图像表示: \( s-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大小,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 \( v-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实例: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 幻灯片 9: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大小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 运动路线是直线。 速度大小变化(即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平均速度: 定义: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_{??????}=\frac{s_{???}}{t_{???}} \)(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说明:平均速度不能表示物体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只反映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大致运动快慢。 实例:跑步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汽车在公路上加速或减速行驶。 幻灯片 10:平均速度计算示例 题目: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60km/h,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 90km/h,求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已知条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