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49

3.4升华和凝华(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3390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升华,凝华,课件,人教,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3.4 升华和凝华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3.4 升华和凝华 副标题:物态变化的特殊形式 配图:干冰升华冒 “白气” 或樟脑丸变小的示意图 备注:简洁明了,引出本节主题 第 2 页:复习回顾 标题:温故知新 ——— 物态变化回顾 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形式: 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 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 思考:固态能否直接变为气态?气态能否直接变为固态? 配图:物态变化三角关系图(补充固态与气态的箭头留白) 第 3 页:什么是升华? 标题:升华 ———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吸热)。 生活实例: 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冬天冰冻的衣服在 0℃以下也能晾干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 配图:左图樟脑丸变小过程,右图干冰升华舞台效果 第 4 页:什么是凝华? 标题:凝华 ———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放热)。 生活实例: 冬天早晨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窗玻璃上的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冷玻璃凝华) 灯泡用久后内壁变黑(钨丝升华后又凝华) 配图:左图霜的特写,右图窗玻璃冰花图案 第 5 页:升华与凝华的对比 标题:升华和凝华的异同 过程 变化方向 吸放热情况 实例举例 升华 固态 → 气态 吸热 干冰消失、樟脑丸变小 凝华 气态 → 固态 放热 霜的形成、冰花出现 重点强调:两者均跳过 “液态”,直接完成状态变化,是互为逆过程。 第 6 页:升华的应用 标题:升华现象的实际应用 人工降雨: 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下落形成雨。 食品保鲜: 运输海鲜时放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保持低温,防止食物变质。 舞台效果: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白雾” 效果。 配图:人工降雨示意图 + 舞台烟雾效果动图 第 7 页:凝华的危害与利用 标题:凝华现象的影响 危害: 深秋或初春的霜冻会冻伤农作物(水蒸气凝华放热,但低温导致植物细胞结冰)。 利用: 人工造雪:在低温环境中,向空气中喷水雾,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花。 冷冻干燥技术:先将食物冷冻,再使水分升华去除,保留营养(如冻干水果)。 配图:左图霜冻后的农作物,右图人工造雪机工作场景 第 8 页:课堂小实验 标题:观察升华与凝华现象 实验:碘的升华与凝华 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粒、玻璃盖片。 步骤: 烧杯中放少量碘粒,加热烧杯底部,观察碘粒变化(固态→气态,紫色碘蒸气)。 停止加热,在烧杯口盖玻璃片,观察玻璃片底部变化(气态→固态,黑色碘晶体)。 现象分析:加热时碘升华吸热,冷却时碘蒸气凝华放热。 注意:碘蒸气有毒,实验需在通风处进行,避免直接吸入。 配图:实验装置图 + 碘升华(紫色蒸气)和凝华(黑色晶体)对比图 第 9 页:典例分析 标题:例题解析 例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冰棍冒 “白气” C. 秋天草上结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D(解析:A 是熔化,B 是液化,C 是凝华,D 是升华) 例 2:解释 “灯泡用久后内壁变黑” 的原因。 答案:灯泡钨丝通电发热升华成钨蒸气,关灯后钨蒸气遇冷内壁凝华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内壁形成黑斑。 第 10 页:课堂总结 标题:本节知识梳理 核心概念: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生活实例:樟脑丸变小、霜、冰花、干冰应用等。 关键区别:与熔化 / 凝固、汽化 / 液化的本质是是否经过液态。 思维导图:以 “固态 - 液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