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64

5.4眼睛和眼镜(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4365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眼睛,眼镜,课件,人教,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5.4 眼睛和眼镜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5.4 眼睛和眼镜 副标题:探索视觉的奥秘与视力矫正 配图:人眼解剖结构图 + 不同类型眼镜实物图(近视镜、远视镜) 备注:突出 “眼睛构造” 与 “眼镜矫正” 两大核心,衔接上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 第 2 页:情境导入 标题:我们的眼睛如何看清世界? 生活疑问: 为什么有的人能看清远处的景物,却看不清近处的文字? 为什么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凹透镜,而老花眼患者需要佩戴凸透镜? 长时间看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这与眼睛的工作原理有什么关系? 核心问题: 眼睛的结构如何模拟凸透镜成像?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通过眼镜矫正? 配图:正常视力与近视、远视的视觉效果对比图 备注:通过生活现象引发对眼睛工作原理和视力问题的探究兴趣 第 3 页:眼睛的构造与成像原理 标题:眼睛 ——— 精密的 “自动调焦相机” 主要结构及功能: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角膜:透明的薄膜,与晶状体共同作用,增强对光线的折射能力。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的感光组织,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能接收像并产生神经信号。 睫状体:连接晶状体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舒张改变晶状体的厚度(焦距),实现 “调焦”。 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光线强时缩小,光线弱时扩大)。 成像原理: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 物体反射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像的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大脑自动将倒立的像 “纠正” 为正立的视觉。 配图:眼睛结构剖面图 + 与照相机结构对比图(标注对应部件) 备注:通过与照相机类比,帮助理解眼睛各结构的功能和成像原理 第 4 页:眼睛的调节作用 标题: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 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远处物体的光经折射后,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看近处物体时: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 近处物体的光经折射后,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调节极限: 眼睛的调节能力有限,物体过远或过近时,晶状体无法通过调节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最清晰的观察距离)约为25cm。 配图:看远、看近时晶状体厚度变化示意图(标注焦距变化) 备注:通过动态变化说明眼睛的调节机制,解释视物清晰的原因 第 5 页:近视眼及其矫正 标题:看不清远处的 “烦恼”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过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远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视网膜上的像模糊不清。 矫正方法: 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原理: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远处物体的光先发散,再经晶状体折射后,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特点: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矫正后,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恢复清晰视觉。 配图:近视眼成像示意图(像在视网膜前) + 凹透镜矫正光路图 备注:结合成因说明矫正原理,明确凹透镜的作用是发散光线 第 6 页:远视眼及其矫正 标题:看不清近处的 “困扰” 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近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方,导致视网膜上的像模糊不清。 矫正方法: 佩戴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或老花镜)。 原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近处物体的光先会聚,再经晶状体折射后,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