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68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1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361527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41页,上册,物理,八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副标题:探究物距与成像特点的关系 配图: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图 + 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效果对比图 备注:突出 “规律探究” 主题,衔接上节生活中透镜的应用内容 第 2 页:回顾与引入 标题:从现象到规律 知识回顾: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成实像或虚像。 生活中:照相机成缩小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实像,放大镜成放大虚像。 核心问题: 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同一个凸透镜能成不同类型的像?关键影响因素是什么? 配图:三种典型成像场景的光路对比图(标注物距差异) 备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距对成像的影响,明确探究方向 第 3 页:实验目的与器材 标题:设计实验探究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u)、焦距(f)的关系。 实验器材: 光具座(带刻度,便于测量距离)、凸透镜(已知焦距 f)、蜡烛(物体)、光屏、火柴、刻度尺。 关键参数: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焦距(f):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实验前需测量或已知)。 配图:光具座实验装置实物图(标注各器材及 u、v、f 的位置) 备注:明确实验变量和测量对象,为规范操作奠定基础 第 4 页: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标题:规范操作获取数据 实验步骤: ① 组装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确保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 确定焦距:若焦距未知,用阳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f 并记录。 ③ 改变物距实验: 使蜡烛在u > 2f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记录像的特点(大小、正倒、虚实)和像距 v。 使蜡烛在u = 2f处,重复上述操作。 使蜡烛在f < u < 2f处,重复操作。 使蜡烛在u = f处,观察能否成像。 使蜡烛在u < f处,移动光屏观察能否成像,再从透镜另一侧用眼睛直接观察。 注意事项: 实验时环境稍暗,便于观察光屏上的像。 每改变一次物距,需重新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像最清晰为止。 配图:实验步骤分解示意图(标注不同物距的操作位置) 备注:强调 “三心等高” 的重要性,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第 5 页: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标题: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实验次数 物距 u 与焦距 f 的关系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大小(与物比较)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1 u > 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 u = 2f 等大 倒立 实像 3 f < u < 2f 放大 倒立 实像 4 u = f 无像 ——— ——— ——— 5 u < f 与物同侧 放大 正立 虚像 分析结论: 当 u > f 时,成实像;当 u < f 时,成虚像(u = f 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当 u > 2f 时,成缩小实像;当 f < u < 2f 时,成放大实像(u = 2f 是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配图:数据记录表填写示例 + 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效果图 备注:通过表格清晰呈现数据,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归纳规律 第 6 页: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标题:物距决定成像特点 u > 2f(物体在 2 倍焦距外): 像的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f < v < 2f(像在 1 倍焦距到 2 倍焦距之间)。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u = 2f(物体在 2 倍焦距处): 像的特点: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距:v = 2f(像在 2 倍焦距处)。 应用:测量凸透镜焦距(f = u/2 = v/2)。 f < u < 2f(物体在 1 倍焦距到 2 倍焦距之间): 像的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v > 2f(像在 2 倍焦距外)。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 u = f(物体在焦点处): 成像情况: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射出,无交点)。 应用:制作平行光源(如手电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