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84

5.5 跨学科实践_制作望远镜(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2页PPT)

日期:2025-11-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7744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42页,上册,物理,八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5.5 跨学科实践_制作望远镜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5.5 跨学科实践_制作望远镜 副标题:动手探索光学仪器的奥秘 配图:自制望远镜成品图 + 望远镜结构示意图 + 星空观测场景图 备注:突出 “实践” 与 “跨学科” 主题,衔接上节眼睛和眼镜的光学知识 第 2 页:情境导入 标题:如何 “拉近” 远方的世界? 生活疑问: 天文学家如何观测遥远的星星?旅行者如何看清远处的风景? 望远镜为什么能将远处的物体 “放大”?它的内部藏着什么光学秘密? 我们能否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一台简易望远镜? 实践目标: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利用凸透镜等材料制作简易望远镜,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 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分析望远镜的工作机制。 配图: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手持望远镜观景、简易望远镜制作材料图 备注:通过问题激发实践兴趣,明确跨学科实践的核心目标 第 3 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标题:光学 “接力” 放大远处物体 核心结构: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均为凸透镜,适用于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焦距较长的凸透镜,用于接收远处物体的光并成实像。 目镜: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用于放大物镜成的实像。 成像过程: 第一步:远处物体的光经物镜折射后,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类似照相机成像)。 第二步:物镜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 1 倍焦距以内,目镜将该实像放大,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类似放大镜成像)。 最终效果:远处的物体通过两次成像被 “拉近”,看起来更大更清晰。 配图:望远镜成像光路图(标注物镜、目镜、实像、虚像位置及光线方向) 备注:用分步光路图清晰展示两次成像过程,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原理 第 4 页:制作材料与工具 标题:准备你的 “光学实验室” 核心材料: 凸透镜 2 个:物镜(焦距较长,如 10-20cm)、目镜(焦距较短,如 2-5cm)。 镜筒:硬纸筒 2 个(长度略长于物镜和目镜焦距之和,直径与透镜匹配),或 PVC 管、快递纸筒。 辅助材料:双面胶、胶带、剪刀、直尺、记号笔、卡纸(用于固定透镜)。 工具清单: 剪裁工具:剪刀、美工刀(需成人协助)。 测量工具:直尺、圆规(用于画透镜固定孔)。 固定工具:胶带、胶水(确保透镜和镜筒稳定连接)。 配图:材料实物图(标注物镜、目镜、镜筒等) + 工具摆放示意图 备注:明确材料规格要求,强调安全使用工具(如美工刀需成人指导) 第 5 页:制作步骤(分步指导) 标题:动手组装你的望远镜 步骤 1:制作镜筒 取两个硬纸筒,确保一个能套在另一个内部并能自由滑动(便于调节焦距)。 测量并标记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在纸筒一端用圆规画与透镜直径匹配的圆圈,剪去圆心部分作为透镜安装孔。 步骤 2:固定透镜 将物镜(长焦距凸透镜)用双面胶或卡纸固定在其中一个纸筒的安装孔上。 将目镜(短焦距凸透镜)固定在另一个纸筒的安装孔上,确保透镜中心与纸筒轴线对齐。 步骤 3:组装镜筒 将两个纸筒套在一起,使物镜和目镜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主光轴重合)。 用胶带固定镜筒基本位置,预留滑动调节的空间(用于对焦)。 步骤 4:调试完善 对着远处物体(如窗外树木、建筑物),滑动镜筒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直到看到清晰的像。 若像模糊,检查透镜是否安装牢固、主光轴是否对齐,必要时用胶带加固调整。 配图:每步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标注关键操作和注意事项) 备注:强调透镜中心对齐和滑动调节的重要性,确保成像清晰 第 6 页:原理与现象分析 标题:为什么你的望远镜能 “望远”? 焦距与放大倍数: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例如:物镜焦距 15cm,目镜焦距 3cm,放大倍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