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762

1.4 升华和凝华-课件-2025-2026学年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30页PPT)

日期:2025-11-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86546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物理,PPT,30页,教学课件,上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4 升华和凝华 章节: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2024 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班级:[具体班级] 时间:[具体日期] 衔接提示:之前我们学习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这节课将聚焦固态与气态间不经过液态的神奇转化 ——— 升华和凝华 幻灯片 2: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导入 现象展示(配图): 衣柜里的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会变小,甚至消失不见(樟脑丸特写,前后对比图) 北方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挂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干,却没有经历融化成水的过程(冰冻衣服晾干的户外场景图) 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冰花特写,展示其晶莹剔透的形状) 深秋的早晨,草地上常常覆盖着一层白白的霜(草地霜景图) 提问引导: “樟脑丸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物质从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中间有液态出现吗?” “冰花、霜是怎么形成的?它们的物质状态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概念引入:引出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和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的定义,强调它们与之前学的物态变化不同,不经过液态阶段 幻灯片 3:升华现象深入探究 生活中的升华实例补充: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舞台烟雾效果、人工降雨等(干冰升华产生烟雾的舞台场景图) 固态碘在加热时,会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碘升华实验装置及现象图)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灯丝(钨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内部灯丝变细的对比图) 升华的条件与原理: 条件:升华一般需要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进行,对于某些物质,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固态物质的分子获得足够能量,能直接挣脱固态分子间的束缚,变成气态分子 原理:以干冰为例,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升华,是因为其沸点远低于常温,周围环境的热量促使干冰分子从固态晶格中脱离,直接变为气态,整个过程中没有经过液态阶段 升华吸热: 实验验证:将干冰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干冰迅速升华,产生大量 “白雾”,同时触摸容器外壁,会感觉温度降低,说明干冰升华时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 生活实例: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冷藏食品,如运输海鲜、冰淇淋时,在泡沫箱中放置干冰,能长时间保持低温环境,防止食品变质 幻灯片 4:凝华现象深入探究 更多凝华现象展示: 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在树枝上形成的白色结晶物(雾凇美景图,展示树枝被冰晶包裹的壮观景象) 冬天,在高海拔地区,飞机飞行后,尾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低温高空环境下迅速凝华成冰晶,形成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飞机尾气凝华成云带的高空图) 实验室中,将碘蒸气通入一个冷的容器中,碘蒸气会直接凝华成紫黑色的碘晶体附着在容器壁上(碘蒸气凝华实验图) 凝华的条件与原理: 条件:凝华需要气态物质遇冷,温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气态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离缩小,直接聚集形成固态晶体 原理:以霜的形成为例,深秋或初冬的夜晚,地面附近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子动能减小,相互靠近,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形成霜 凝华放热: 理论推导:升华是从固态到气态,需要吸收热量;凝华是其逆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凝华过程必然会放出热量 生活感受:下雪时,感觉没有化雪时那么冷,这是因为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放热,而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幻灯片 5:升华和凝华的对比总结 表格对比: | 物态变化 | 变化方向 | 是否经过液态 | 热量变化 | 常见例子 | |--|--|--|--|--| | 升华 | 固态→气态 | 否 | 吸热 | 樟脑丸变小、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