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目 录 壹 贰 叁 读前:点亮整本书阅读 读中:读书方法指导与重点内容梳理 读后:整本书专题探究 1. 了解《水浒传》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感受作品魅力。 2.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 学会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重点 他们为何走上梁山? 1.《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施耐庵,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祖籍苏州,元末明初文学家。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2.《水浒传》的来源是什么? 《水浒传》的故事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初步形成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从宋代史籍《东都事略》以后,水浒故事已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主要题材。 到了元朝,元杂剧中出现了有关水浒故事的剧本,流传后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水浒传》全书是经过许多作者不断增添情节才最终定型的。 3.《水浒传》为什么要叫“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提议改书名为《水浒传》,“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所以后来“水浒”一词就有了“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水浒”跟梁山好汉们有什么关系呢? 《水浒传》中那么多英雄好汉,都被逼到了梁山。八百里梁山,就成为这些英雄好汉们唯一的“出路”和“安身之地”,即“水浒”。所以,施耐庵写这本书,就是要给那些在无路可走的绝境之中寻找出路的英雄好汉,写书立传。 4.《水浒传》是一部什么小说,主要讲什么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塑造了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共108位起义英雄形象。 5. 什么是章回体小说,它有什么特点? “章回体小说”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按照内容题材,可分为神魔小说、人情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和谴责小说。 特点:①在话本基础上继承和发展;②分章标回;③设置悬念,回目之间保持连续性。 6. 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①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②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好汉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③小说把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读书方法指导 把握题材特点。早期长篇白话小说,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这些小说,是在几百年民间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