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第十八中学 2025-2026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字音字形辨析(4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酝酿(niàng) 棱镜(léng) 粗犷(guǎng) 咄咄逼人(duō) B. 吝啬(lìn) 憔悴(qiáo) 匿笑(nì) 混为一谈(hùn) C. 确凿(záo) 倜傥(tǎng) 攒成(cuán) 恍然大悟(huǎng) D. 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参差不齐(cēn)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朗润 化妆 嘹亮 花枝召展 B. 静谧 瘫痪 分歧 翻来复去 C. 抖擞 烘托 干涩 人声鼎沸 D. 决别 倜傥 渊博 油然而生 二、词语运用与病句修改(6 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B. 春节期间,江北区各大商场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真是美不胜收。 C. 面对雄伟的三峡大坝,游客们无不赞叹设计者的别具匠心和施工者的精湛技艺。 D. 他在选择中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既想报清华附中,又想报北大附中,总是见异思迁。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通过开展 “书香校园” 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B.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 “美食” 的热议,更引发了人们对 “文化” 的思考。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写出正确句子。(2 分) ①为响应 “书香重庆” 的号召,我校开展了 “读经典、学国学” 的活动。②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③今后,我校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永远飘满校园。 修改后的句子:_____ 三、古诗文默写(8 分)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 1 分,共 8 分) (1)《观沧海》中展现曹操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 “新旧交替” 哲理的句子是:“_____,江春入旧年。”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月寄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12 分) 学校开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时代好少年” 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化常识我积累】请写出两个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对应的核心习俗(示例:春节 ——— 贴春联、守岁)。(4 分) (2)【经典诵读我参与】班级计划举办 “经典诗词朗诵会”,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4 分) (3)【文化传承我建言】针对校园内部分同学对传统节日了解甚少、更偏爱西方节日的现象,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 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 8-11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