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8066

(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12.家乡新变化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904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新教材,教材,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2.家乡新变化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课时内容分析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我家门前新事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家乡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第二板块“家乡传统永流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家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守护传统的内在动机。第三板块“我的家乡会更好”,引导学生在感知家乡新变化的基础上,思考家乡发展中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激发他们对家乡越来越好的美好愿望,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第一、二板块侧重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家乡的现在和过去,帮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与文化魅力,增强自豪感和认同感;第三板块则聚焦于对家乡未来发展的展望,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家乡建设的愿望。三个板块以时间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从感受家乡变化到展望未来发展的认知提升、情感升华和责任内化。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家乡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2.学习目标确定 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认识传统文化在家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关心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形成热爱家乡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关心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形成热爱家乡的价值观。 4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感知“变化” 1. 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个小谜语:‘说它多,它真多,全国每人有一个;说它少,它真少,全国只有十二个。’(打一物:生肖)”“看,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生肖。但你知道吗?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可不像生肖这样一直不变哦!” 2. 揭示课题: “我们的家乡就像一位不断成长的朋友,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发现家’,去找找《家乡的新变化》。”(板书课题:家乡新变化) 1. 猜谜语,激发兴趣。 2. 齐读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有趣的谜语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通过“变化”与“不变”的对比,自然引出本课主题,奠定探究的基调。二、活动探究,发现变化 (一)生活变化大搜索: 1. 引导观察: “变化就藏在我们身边。我们先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找一找。”(板书:衣、食、住、行) 3. 颁发“发现卡”: 请各组将发现的关键词或简单图画写在“变化大发现”卡片上。分组合作: “食”组: 出示菜市场、超市新旧图片。提问:“买菜、吃饭的方式有什么变化?”(从凭票供应到琳琅满目,从在家做饭到外卖) “行”组: 出示马路、交通工具新旧图片。提问:“出门方式有什么变化?”(从泥土路到柏油路,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小汽车、地铁) “住”组: 出示房屋新旧图片。提问:“我们的家有什么变化?”(从平房到高楼,从土炕到席梦思) “衣”组: 出示服装新旧图片。提问:“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从颜色单一到五彩缤纷,从注重耐穿到追求美观舒适) 将大主题分解为“衣、食、住、行”四个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切入点,降低探究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图片对比和联系自身,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让“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二)深化体验,感受便利 . 情景模拟: - “假如没有手机和网络,你想念在外地的爷爷奶奶了,该怎么办?”(对比:写信 vs 视频通话) - “假如妈妈想带我们去很远的地方旅游,只能坐马车,会怎么样?”(对比:马车 vs 高铁/飞机) 提问引导: “通过这些对比,你觉得这些新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更便利、更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