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水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其他海域相比,红海水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热量较充足B.海域狭长且较封闭C.降水少,蒸发更旺盛 D.盐度低,热容量更大 2.当甲地低温中心出现时,索马里半岛沿岸( ) A.北上轮船顺风逆水B.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C.易形成海雾影响海运 D.海—气水分交换更频繁 海洋热浪是指海洋表面水温在一段时间内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现象,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2014年2月中下旬太平洋西岸某海域发生了一次海洋热浪(下图),期间在此捕鱼的渔民6:15(地方时)左右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海洋热浪发生期间,该海域( ) A.昼长逐渐变长B.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日落西北方向 D.地方时10时桅杆影子朝向西南 4.导致此次海洋热浪发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受大气运动影响,深层海水上升 B.受低压系统控制,太阳辐射强 C.向北流动的洋流势力增强,输送大量热量 D.受厄尔尼诺影响,暖水在太平洋西岸堆积 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从上海前往秦岭站,开展大气、海洋、生物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测和研究。图为“雪龙2”号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航行所经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大致是( ) A.持续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持续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6.经过甲海域时,“雪龙2”号( ) A.逆暖流航行 B.逆寒流航行 C.顺暖流航行 D.顺寒流航行 7.科教队员发现南极冰雪消融加剧,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污染 C.全球变暖 D.矿产减少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秘鲁附近洋流①为( ) A.向南流动的寒流B.向北流动的寒流C.向北流动的暖流 D.向南流动的暖流 9.图中①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减温降湿 D.减温增湿 位于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的龙目海峡是国际公认的大振幅海洋内波发生区之一。2021年4月20日20:30(世界时,下同)从龙目海峡中部出发的某潜艇在巴厘岛北部因海洋内波而突然失联。下图为利用射线追踪法模拟的4月21日02:50~18:50因自南向北半日潮引起的海洋内波在巴厘海的传播过程(黑色实线为模拟的间隔1小时海洋内波波峰线位置,黑色实心点标注的是该潜艇被发现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0.引起该事件海洋内波的能量来自( ) A.日月引力B.地震爆发C.火山活动 D.太阳活动 11.该潜艇在龙目海峡中部向北航行过程中该海域( ) A.昼长变短B.水温升高C.东北风增强 D.冰山增多 冰点是指水的凝固点,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0℃为纯水的冰点。鄂霍次克海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盛行风和入海径流对其海冰生成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为鄂霍次克海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乙洋流分别为( )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暖流、寒流 D.寒流、暖流 13.该区域海冰覆盖范围最大的月份是( ) A.12月 B.3月 C.6月 D.9月 14.冬季鄂霍次克海北部浮冰多于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