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学年度中考复习气体制取专题 1.同学们分别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注:假设木炭中的杂质在下列实验中均不参与反应) (1)图1中的网罩能使火焰集中并 。 (2)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甲组同学若将16g氧化铜完全转化为铜,至少需要碳的质量为 g。 (4)乙组同学对本组实验充分反应后的固体进行探究:取11.8g固体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至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最终测定玻璃管中固体质量为13g,加热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4.4g。 ①11.8g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g; ②为了使装置B的测定结果更精确合理,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室有下列实验用品:高锰酸钾、锌粒、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及相关仪器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室制取气体 (1)仪器k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组装装置B时,有如下操作:在装有少量高锰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后,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时,试管口应略向 (填“上”或“下”)倾斜。 (3)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气体从导管 (填“m”或“n”)口导入。 II.性质实验 (4)同学们利用收集的氧气进行了铁丝燃烧实验,有的小组铁丝未燃烧。各小组间交流后,对失败原因进行如下梳理,请结合实际实验情况分析并完善下图: III.改进实验 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装置A,但为了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同学们对装置A进行了改进(如图)。 (5)用该装置制取并收集一小试管氢气,部分操作是:①注入稀硫酸,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加入锌粒。这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相对合理的是 (填字母)。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②③① (6)使反应暂停的具体操作是 ;使反应开始到反应暂停过程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 3.含碳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成就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正确认识和利用二氧化碳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的制取】 (1)表中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补齐一组中仪器与名称的连线 。 (2)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用到的仪器有 (选填字母序号)。常用的收集方法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地球表面70%以上的区域被水覆盖,二氧化碳能对自然界的水产生多大影响呢?小亮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此进行了定量探究(图1),收集数据如图2、图3所示。 (3)由图2中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限度。由图3中 信息可知,二氧化碳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研究反思】 (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逐年升高。结合上述定量研究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对水体的直接危害是 ,为遏制这种现象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选填字母序号)。 A.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科技创新,低碳生活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完成一系列实验,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图2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a或b)导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图3实验中不需要标注的实验图标是_____。 A.热烫 B.用电 C.护目镜 D.洗手 (4)从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中分离出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固体,采用图4和图5的操作进行。图4操作的名称是 ,图5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写出一种即可)。 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探究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若气密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