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2570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48730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 cover
(课件网) 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统一”:指地域上的统一。 “大一统”:不只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更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秦朝建立 西汉建立 初建 公元前 180年后 文景之治 巩固 汉武盛世 秦朝灭亡 公元前141年后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交通: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诸侯)刘胜(汉景帝之子)墓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金缕玉衣,引起轰动。 金缕玉衣: 汉代帝王的专用殓服(寿衣)。它用纤细金丝将玉片连接而成,整体依人体形制设计,覆盖头、躯干、四肢等部位,结构精密,形似铠甲。汉代人认为玉能保尸不朽,故以其入殓。金缕玉衣工艺复杂,其制作需耗费大量玉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中 央 诸 侯 诸侯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 按传统,诸侯去世后,仅由嫡长子一人继承,封地广大,权力集中,威胁中央政权。其余诸子没有继承权利。 壹·政治篇———削弱地方势力(王国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西汉前期潜在的政治危机(2分) 危机:诸侯封地广,权力大,势力强大,危及中央统治。 削弱地方势力(王国问题)———推恩令 王国(诸侯)问题 诸 侯 王 诸 侯 王 诸 侯 王 诸 侯 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①实行“推恩令” ②削爵、夺地、除国 西汉十三州部示意图 ①汉武帝下令将一些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②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地方豪强 嫡长子 侯 侯 侯 侯 众儿子 侯 侯 贰·经济篇———加强经济管控 1.农业的发展: ·原因:汉武帝时期,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表现: ①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②亲临黄河,治理水患 ③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汉代耧车( 模型) lóu 2.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3.商业的发展: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货币 专营 物价 征税 统一铸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zhū) 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结合课本P69,梳理汉武帝巩固经济的措施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禁止),勿使并进(发展)。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遵从)。 ———《汉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建议的内容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叁·思想篇———尊崇儒术 结合课本P69,指出汉武帝在思想、教育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 思想: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忠君守礼) 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董仲舒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主张为强化皇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儒术”: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