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选择题训练(一) ———表格类实验 【强化训练—经典44题】 1.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NaClO 溶液和0.1 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 D 配制1 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 将25 g CuSO4·5H2O溶解在975 g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解析:A项,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冷却结晶后过滤可分离,则玻璃仪器还需要漏斗,错误;B项,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NaClO溶液的pH,则不能确定pH大小,不能比较酸性的强弱,错误;C项,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酸,错误;D项,1 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1 mol,溶液的质量是25 g+975 g=1 000 g,25 g CuSO4·5H2O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 mol,正确。 答案:D 2. 下列有关实验,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稀HCl 生成无色无味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 B 将0.1mol/LMgS0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C 将铜粉放入稀硫酸容液中并不断通入O2,再在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 铜粉快速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形成Fe-Cu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D 向稀硝酸中加人过最Fe粉,反应完全再在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Fe与硝酸反应得到Fe3+ 【答案】B 【解析】如果溶液中含有HCO3-,加入足量的稀HCl后,也具有上述现象,不一定含有CO32-,A错误;氢氧化镁白色沉淀遇到硫酸铜溶液后,变为蓝色沉淀,生成了氢氧化铜,说明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B正确;铜不能置换出铁,不能形成Fe-Cu原电池,所以不能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过最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D错误。 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 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 B 将变黑的银器放入装满食盐水的铝盆中,二者直接接触。 银器恢复往日光泽 2Al+3Ag2S+6H2O=6Ag+2Al(OH)3+H2S↑ C 向铬酸盐溶液中加入硫酸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铬酸根转变为重铬酸根 D 将石蜡油气化后,使气体流经碎瓷片,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紫红色褪去 碎瓷片的主要作用是使石蜡油受热均匀 【答案】B 【解析】含有铁离子的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 溶液,也会出现溶液变成血红色现象,不能确定一定含有Fe2+,A错误;银器、金属铝与食盐水构成原电池,铝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硫化银在正极被还原为银,B正确;向铬酸盐溶液中加入酸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表明铬酸根转变为重铬酸根,C错误;碎瓷片的主要作用防止溶液产生暴沸,D错误。 4.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 B.验证SO2漂白性 C.制NH3的发生装置 D.排空气法收集CO2 B [量取KMnO4溶液不能用碱式滴定管,A错;加热NH4Cl,NH3与HCl在管口会重新化合为NH4Cl,C错;ρ(CO2)>ρ(空气),不能从短管进气收集CO2,D错。] 5.下列对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