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2936

使至塞上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74923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使至,塞上,课件,22张,PPT,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使至塞上 他,是唐朝的诗人、画家、 音乐家,也是公认的美男子。 绵绵相思之情 对友人不舍之情 一、激趣导课 二、走进作者 三、诵读,读出诗韵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诵读,读出诗韵 四、译读,读出诗境 ①诗人去干什么? ②诗人怎么去的? ③诗人到达目的地了吗?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基础教育精品课 2、王维为何“单车”出使边塞,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源于这样一个事件———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五、品读,读出诗情 1、诗言志,你从哪里读出了王维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人运用比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景中含情 2、王维看到大漠之景,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称作“孤烟” 单调 直 劲拔 坚毅之美 同学们,你看到这大漠风光有什么感觉呢? 非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直”“圆”两个字不仅描绘出塞外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孤寂情绪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守边战士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美 构图美——— 天边的落日 空中的烽烟 地上的长河 无边的大漠 空间阔大 层次丰富 ——— 线条美——— 勾勒形态 概括性强 纵的是孤烟 横的是长河 圆的是落日 ——— 色彩美——— 的大漠 的天空 的长河 的烽烟 的落日 色彩艳丽 视觉冲击 ——— 黄色 蓝蓝 浑黄 白色 红色 3、经历了这样自然风光的洗礼,诗人来到萧关又遇到了什么?他的情感又有什么变化? “燕然”借指前线,也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战争的胜利。诗人行至萧关,得此消息,个人失意、孤寂的情绪都已消散,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感和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也显出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六、悟读,读出心境 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笔墨描绘了塞外奇丽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在雄浑的大漠风光中得到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以及对守边战士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课堂小结 王维的心路历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起起落落是常态。起落之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单车问边”的孤独,也会体会到“征蓬、归雁”的漂泊,但我们一定要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抬头间会见到辽阔的“大漠”、劲拔的“烽烟”,执着的“长河”、浑圆的“落日”。坦然地接受人生起落,才会变得乐观豁达,活出自己如诗般的人生画卷。 1.积累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的诗句;2.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