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3901

14.2磁 场-课件-2025-2026学年2024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课件(29页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598575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2,物理,PPT,29页,教学课件,全册
  • cover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标题:14.2 磁场 学科与年级: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深化对磁场本质的理解(客观存在的物质,不是假想模型),明确磁场的基本特性(对磁体、电流有作用力)。 掌握地磁场的分布特点(磁极位置、磁偏角),能解释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了解影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电流大小、磁场强弱、电流方向)。 认识磁场的应用(如电动机、电磁起重机),建立 “磁场→力→运动” 的逻辑关联,培养实验分析能力。 幻灯片 3:课程引入 ——— 回顾与深化 旧知回顾:上节课我们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发生,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假想模型。 核心疑问: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它真的是一种 “物质” 吗?除了磁体,电流周围是否也存在磁场?磁场对电流会产生作用力吗? 情境展示: 图片 1: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周围有磁场); 图片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动机原理,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视频片段:电磁起重机吸起钢铁废料(利用强磁场产生的磁力)。 提问引导:本节课我们将从 “磁场的物质性”“地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三个维度,深入探究磁场的特性与应用,解答上述疑问。 幻灯片 4:磁场的本质 ——— 客观存在的物质 1. 磁场是物质的依据: 能传递力: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即使不接触也能产生作用力,说明磁场是传递力的媒介,具备物质的基本属性(能产生作用); 能储存能量: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场,断电后磁场消失,过程中电能与磁场能相互转化(如电磁继电器吸合时,磁场储存能量),证明磁场具有能量,是物质的重要特征; 现代物理证实:通过精密仪器(如核磁共振仪)可检测到磁场的存在,且磁场具有质量(极小,通常忽略),符合物质的定义(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和能量)。 2. 磁场与磁感线的区别: 对比项目 磁场 磁感线 本质 客观存在的物质 描述磁场的假想模型(非真实存在) 特性 对磁体、电流有作用力,能储存能量 无实际特性,仅用于直观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关联 磁感线的分布反映磁场的实际分布(疏密→强弱,方向→磁场方向) 3. 磁场的基本特性: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如指南针在磁场中指向固定方向); 对放入其中的通电导体产生安培力作用(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 对运动的电荷产生洛伦兹力作用(如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会弯曲,后续高中学习)。 幻灯片 5:地磁场 ——— 地球的 “隐形磁场” 1. 地磁场的分布特点: 磁极位置:地球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条形磁体,地磁场的北极(N 极) 位于地理南极附近(约南纬 65°,东经 139°),地磁场的南极(S 极) 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约北纬 75°,西经 100°),与地理两极不重合; 磁场方向:在地球表面,地磁场的方向从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 S 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 N 极),且除赤道外,磁场方向均与水平面有夹角(称为磁倾角,赤道处磁倾角为 0°,两极处为 90°)。 2. 磁偏角: 定义:地磁场的北极(磁北)与地理北极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不同地区磁偏角不同,如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约为西偏 2°-6°,西部地区约为东偏); 发现历史: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记载了磁偏角(“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比欧洲早 400 多年; 实际意义:指南针指示的 “北极” 是磁北,而非地理北极,航海、测绘时需根据当地磁偏角修正方向,确保定位准确。 3. 地磁场的作用: 使指南针指示南北,为导航提供基础(如古代航海、现代野外探险); 保护地球生命:地磁场能偏转太阳风中的高能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