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3998

3.1.2 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43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04693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2,PPT,43页,教学课件,全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3.1.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一、探究导入:生活中的 “光反射” 现象猜想 (一)情境观察与提问 生活场景展示:播放或展示三组图片 / 视频 ———镜子成像(如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像);②黑板反光(阳光照射黑板时,部分区域刺眼);③平静湖面的倒影(树木、建筑在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像)。 引导猜想:“同学们,这些现象都与‘光的反射’有关 ——— 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大家猜想一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物体表面(反射面)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规律?比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它们与反射面的夹角是否相等?” 已有经验关联:“我们平时用激光笔照射镜子,会看到反射光线‘反弹’出去;下雨天,水面反光时,反射光的方向会随入射光角度变化。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具体规律 ——— 光的反射定律。” (二)探究目标 通过实验,确定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是否共面)。 测量并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能区分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并用反射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二、探究准备:实验器材与核心概念 (一)核心实验器材 基础组器材(每组 1 套):光的反射实验器(含可旋转的光屏、带刻度的反射面底座、激光笔)、平面镜、量角器、铅笔、直尺、白纸。 补充器材(教师演示):粗糙纸板(模拟漫反射)、量角器(精度 1°)、不同颜色的激光笔(便于区分入射光与反射光)。 (二)核心概念铺垫 反射面:光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如平面镜、实验器的反射底座),实验中以平面镜的平面作为反射面。 法线(ON):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假想直线(用虚线表示),是判断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的基准。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 三、探究过程:分步骤实验与规律总结 实验 1: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共面 (一)实验操作(学生分组) 搭建实验装置: 将平面镜放在实验器的反射面底座上,确保反射面与底座的刻度线对齐。 将可旋转的光屏(由两个半圆形纸板组成,可绕法线 ON 折叠)垂直放在反射面上,光屏上已画出法线 ON 和入射点 O。 发射入射光线: 用激光笔沿光屏的一侧(如左侧)照射入射点 O,调整入射角度(如入射角 30°),使入射光线沿光屏上的刻度线传播,此时在光屏另一侧能看到反射光线。 验证 “共面性”: 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光屏的右侧半圆形纸板绕法线 ON 向后(或向前)折叠,观察折叠后的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 恢复右侧纸板,再次观察反射光线,对比两次现象。 (二)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光屏状态 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总结 右侧纸板与左侧纸板在同一平面 光屏完整展开 能看到清晰的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 右侧纸板绕法线向后折叠 光屏不在同一平面 看不到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随纸板折叠 “消失”,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共面 (三)现象分析 当光屏两侧在同一平面时,反射光线能在光屏上呈现;折叠后,反射光线 “消失”,证明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实验 2: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一)实验操作(学生分组) 调整实验装置: 保持光屏完整展开,确保平面镜与反射面底座对齐,法线 ON 清晰可见。 改变入射角,测量反射角: 第一次测量: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 i)为 20°,找到反射光线,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 r),记录数据。 第二次测量:调整入射光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