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4001

2.2声音的特性-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35页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7341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物理,PPT,35页,教学课件,全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2.2 声音的特性 一、课程导入:声音的 “千差万别” (一)情境体验 音频 / 视频素材:播放三段不同的声音 ———钢琴弹奏的高音阶与低音阶;②轻声说话与大声呼喊;③钢琴声与小提琴声(演奏同一旋律)。 提问引导: “钢琴的高音和低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高低’差异?” “轻声说话和大声呼喊,除了‘大小’不同,还有其他区别吗?这种‘大小’由什么决定?” “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即使音调、大小相同,我们也能轻松区分,这是为什么?” (二)导入目标 通过对比生活中不同声音的差异,引出声音的三大特性 ——— 音调、响度、音色,激发学生对 “声音差异本质” 的探究兴趣,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核心内容。 二、知识点 1:音调 ——— 声音的 “高低” (一)实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钢尺振动的音调 钢尺、桌子 1. 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桌沿,另一端伸出桌面 5cm,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听音调并观察振动快慢;2. 改变钢尺伸出长度(10cm、15cm),重复上述操作(保持拨动力度相同) 1. 伸出长度越短,钢尺振动越快,音调越高;2. 伸出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梳子振动的音调 塑料梳子、硬纸片 1. 用硬纸片以较慢速度划过梳子齿,听音调;2. 逐渐加快划动速度,保持用力大小不变,听音调变化 划动速度越快(梳子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划动速度越慢,音调越低 进一步验证: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 教师演示实验(认识频率单位) 实验器材:频率计、音叉(不同频率:256Hz、512Hz)、小锤 实验步骤: 用小锤轻敲 256Hz 音叉,将音叉靠近频率计,观察频率计示数; 换用 512Hz 音叉,重复操作,对比两次频率计示数与听到的音调。 实验现象:256Hz 音叉对应的音调较低,512Hz 音叉对应的音调较高,频率计示数与音叉标注频率一致。 补充概念: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符号为 Hz; 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二)核心知识与生活应用 音调的决定因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常见物体的频率与音调: 儿童说话音调高于成年人(儿童声带振动频率更高); 女高音歌唱家的声带振动频率可达 1000Hz 以上,音调极高; 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约 500-600Hz,音调高,故能听到 “嗡嗡” 声;蝴蝶翅膀振动频率约 5-6Hz,音调极低,人耳听不见。 特殊应用: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人耳听不见),用于 B 超检查、超声波清洗;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人耳听不见),火山爆发、地震会产生次声波,可用于灾害监测。 三、知识点 2:响度 ——— 声音的 “大小” (一)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鼓面振动的响度 鼓、鼓槌、碎纸屑 1. 将碎纸屑撒在鼓面上,用较小力度敲鼓,观察纸屑跳起高度,听响度;2. 用较大力度敲鼓,重复操作 1. 力度小,纸屑跳起低,响度小;2. 力度大,纸屑跳起高,响度大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与响度 手机(播放固定音调的音乐)、卷尺 1. 手机音量调至固定大小,在距离手机 1m 处听响度;2. 逐渐远离手机(2m、3m、5m),保持环境安静,听响度变化 距离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2. 概念梳理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