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4011

3.4 光的色散-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35页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15342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物理,PPT,35页,教学课件,全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3.4 光的色散 一、课程导入:生活中的 “彩色光现象” (一)情境观察与提问 生活现象展示:播放或展示三组图片 / 视频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②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③肥皂泡表面的彩色花纹。 互动提问:“同学们,彩虹是大家熟悉的自然景观,它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大家有没有想过:阳光看起来是白色的,为什么雨后会变成彩色的彩虹?肥皂泡表面的彩色花纹又是怎么形成的?这些现象都与‘光的色散’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光的色散之谜。” 导入目标:通过生活中绚丽的彩色光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对 “白光组成” 的思考,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核心内容 ——— 光的色散。 二、知识点 1:探究光的色散现象 (一)实验探究:白光的色散 1. 学生分组实验(简易版) 实验器材:三棱镜(玻璃材质,安全无棱角)、白色光屏(或白墙)、手电筒(或激光笔,选用白光光源)、黑色背景板(用于增强光带对比度)。 实验步骤: 将黑色背景板放在桌面,白色光屏固定在背景板上。 用手电筒(或激光笔)发出白光,让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调整光线入射角度,使折射后的光线投射到白色光屏上。 观察光屏上的现象,记录看到的光带颜色和排列顺序。 实验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按 “红、橙、黄、绿、蓝、靛、紫” 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 教师演示实验(进阶版) 实验器材:光学导轨、白光光源、三棱镜(精度更高)、分光镜、白色光屏。 实验步骤: 将白光光源、三棱镜、分光镜、白色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学导轨上,调整各器材高度,使光线能沿导轨轴线传播。 打开白光光源,让光线通过三棱镜,观察分光镜中光的折射情况,以及光屏上彩色光带的清晰度和颜色分布。 更换不同材质的三棱镜(如玻璃、水晶),重复实验,观察彩色光带的变化(颜色顺序不变,光带宽度略有差异)。 实验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不同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程度不同,导致色散现象的发生。 (二)光的色散原理 核心原因:不同颜色的光(单色光)在同种介质(如玻璃)中的折射程度不同(即折射率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折射时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折程度最大。因此,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七种单色光因偏折程度不同而被 “分开”,形成彩色光带。 示意图辅助:展示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示意图,标注红光、紫光的折射路径,直观呈现 “偏折程度:红光 < 紫光” 的特点。 三、知识点 2:色光的混合 (一)三原色光 定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也叫色光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甚至白色光。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 实验器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 LED 光源(可调节亮度)、白色光屏。 实验步骤: 单独打开红色 LED 光源,照射光屏,光屏呈现红色。 单独打开绿色 LED 光源,照射光屏,光屏呈现绿色。 同时打开红、绿 LED 光源,调整亮度至相同,照射光屏同一位置,观察到光屏呈现黄色。 同时打开红、蓝 LED 光源,调整亮度至相同,照射光屏同一位置,观察到光屏呈现品红色。 同时打开绿、蓝 LED 光源,调整亮度至相同,照射光屏同一位置,观察到光屏呈现青色。 同时打开红、绿、蓝 LED 光源,调整亮度至相同,照射光屏同一位置,观察到光屏呈现白色。 实验结论: 红 + 绿 = 黄 红 + 蓝 = 品红 绿 + 蓝 = 青色 红 + 绿 + 蓝 = 白 (二)生活中的色光混合应用 显示屏(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的像素由红、绿、蓝三种微小的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控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