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4024

4.3-1眼睛及视力的矫正-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42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9066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3-1,科版,PPT,42页,教学课件,全册
  • cover
(课件网) 4.3-1 神奇的 “眼睛” 一、课程导入:眼睛与 “成像” 的关联 (一)情境对比与提问 场景展示:播放两组图片 ———人眼观察远处的山峰,能清晰看到山峰的细节;②手机相机拍摄同一座山峰,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山峰图像。 互动提问:“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像相机一样捕捉周围的景物,形成清晰的‘图像’。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凸透镜成像知识,大家猜想一下:眼睛的哪些结构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和底片?眼睛是如何将景物的像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 导入目标:通过 “人眼与相机” 的类比,激发学生对眼睛成像原理的探究兴趣,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核心内容 ——— 眼睛的结构与工作机制。 二、知识点 1:眼睛的结构与成像原理 (一)眼睛的核心结构(结合示意图) 结构名称 位置与功能 与相机部件的类比 角膜 眼睛最外层,透明的薄膜 相机的镜头前组镜片,初步会聚光线 晶状体 角膜后方,透明、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结构 相机的可调焦镜头,通过改变形状调节焦距 虹膜与瞳孔 晶状体前方,虹膜中央的圆孔(瞳孔) 相机的光圈,通过瞳孔大小变化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视网膜 眼球内壁,布满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相机的感光底片(或传感器),接收光信号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视神经 连接视网膜与大脑视觉中枢 相机的数据线,将感光信号传递到大脑 玻璃体 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透明胶状物质 相机的镜头与底片之间的空气或透明介质,保证光线沿直线传播 (二)眼睛的成像原理(类比凸透镜成像) 成像过程: 景物反射的光首先经过角膜,发生初步折射; 折射后的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到达晶状体; 晶状体通过改变自身形状(睫状体收缩或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对光线进行精确折射,使不同距离的景物光线都能会聚到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到光信号,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 大脑对神经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 “视觉图像”。 与凸透镜成像的关联: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当观察远处景物(u>2f)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焦距变大),光线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相机拍摄远处景物的成像规律一致); 当观察近处景物(f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