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 章末整合提升 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1.观察电容器,知道电容器的构造和用途. 2.理解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和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科学思维 理解电容的定义式及决定式,并会应用其讨论问题,获得结论. 科学态度 与责任 养成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良好习惯. 一、电容器 教材认知 引入 照相机的闪光灯能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时通过闪光灯的电流相当大,有时可达几千安;照相机的电源能够提供的电流却非常小,为何闪光灯能发出强烈的闪光? 提示:由于电容器放出巨大的电流. 绝缘 等量异 种电荷 正电 负 中 和 零 电场能 可变 电解 动片 正对面积 典题讲练 A. 该电容器的电容为2 200法拉 B. 该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带电荷量为2.2×10-3 C C. 该电容器的电路符号为 D. 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80 V 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电容器的电容为2 200微法,故A错误;由Q=CU可知,该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2.2×10-3×1 C=2.2×10-3 C,故B正确;该电容器为固定电容器,不是可变电容器,故C错误;电容器所标电压为额定电压,故D错误. 二、电容器的电容 教材认知 【知识梳理】 法拉 法 F 106 1 V 击穿 极限 低 × √ × 典题讲练 [典例2] (2025·陕西西安高二联考)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使它每个极板的电荷量从Q1=3.0×10-5 C增加到Q2=3.6×10-5 C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从U1=10 V增加到U2,求: (1)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多大? 答案:(1)3 μF (2)U2为多少? 答案:(2)12 V (3)如要使两极板电势差从10 V降为U2'=6 V,则每个极板需减少多少电荷量? 答案:(3)1.2×10-5 C A. 是充电过程 B. 是放电过程 C. 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10-2 F D. 该电容器的电荷量变化量为0.2 C B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问题 教材认知 引入 在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连入了静电计. (1)静电计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用静电计测量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从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可推知U的大小. (2)d改变时,极板上电荷量有何特点? 提示:(2)保持不变. 【核心归纳】 公式 公式特点 定义式 决定式 意义 联系 2.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 两类问题 始终与电源连接 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不变量 U不变 Q不变 自变量 d S 因变量 A A. 两极板间纸张厚度减小 B. 两极板间纸张厚度不变 C. 两极板间纸张厚度增加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A A. 将A板稍微上移 B. 减小两极板之间的距离 C. 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 D. 将云母板插入两板之间 名师点评 若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不变,讨论的物理依据主要有三个: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 B.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 D. 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静电力不变 D 随堂检测 A. 为使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的电荷量是3×10-5 C B. 给电容器1 C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 V C. 该电容器能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6×10-3 C D. 该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 A 1 2 3 4 A. 指纹的凹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远,电容小 B. 指纹的凸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近,电容小 C. 手指挤压基板的绝缘表面,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大 D. 手指挤压基板的绝缘表面,电容器带电荷量减小 AC 1 2 3 4 1 2 3 4 A.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为原来的2倍 B. 极板上所带电荷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C. 两极板间电势差增大为原来的2倍 D. 两极板间电势差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B 1 2 3 4 A. 断开开关S,并使A、B两极板分开些 B. 断 ... ...